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共進晚餐」的鳥事趣談》

圖片
下任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在一次座談的「快問快答」挑戰中,表示最想跟中國的領導人習近平「共進晚餐」;並且推薦點用台灣知名的小吃「淡水阿給」。 「老習」,此生大概已不敢再吃「包子」了;中國皇權禁諱已使包子成為「禁詞」矣!不過,朝思暮想地要吃下台灣的「彰化米糕」;這是另類「食統」併吞「中華民國」的隱喻。 若兵棋推演的「選案之一」是「老習赴老賴之約」,則習近平收到賴清德的隔空邀請「共進晚餐」,雖然可以「信賴」,恐怕身份、場合和時間推敲的焦慮感,已迫使自己在家先睡不著,也食不下嚥;彷彿「老生」進場赴考,成績難料。「老習」,總喜歡自吹「親自部署,親自指揮」,漏氣不得,以免有失「中原天朝」宏偉正確敘事的包裝。 當然,「選案之二」是習近平可以放輕鬆點;「共進晚餐」這款鳥事不會發生的!賴清德只是想對「不點不亮的習近平提點捉弄而已,以證明自己已放輕 鬆 矣!大家不妨彼此看淡世事、國事的地緣爭勝。世事沒那麼嚴重的! 「共進晚餐」,大致上,燭光美酒佐美食較適合男歡女愛的情侶,創造浪漫的夜晚後續情趣;不適合主理國政的政治人物。而且,又不能點燭光,室外的夜晚也不利維安作業。 另有一項文化上的意義,就是「好事」應該在太陽下山前的白天,最好在上午時辰的「共進中餐」前完成!這是古羅馬時代的法律智慧,相傳而沿襲下來用於談妥國約和商約。正派良善者取笑那些動機不懷好意的夜行者像貓頭鷹,才會夜襲,或趁著夜晚視界不清以利喬事作手腳。 「共進晚餐」,有這麼嚴重嗎?俺是「老古典」;反正,君子不夜行就是矣!

人生故事筆記 -《「聖堂俗事」》

 
 
 
國家,代表的意義是「秩序」;「詩人」與「不懂幾何」的人,希臘哲人「柏拉圖」認為,應該被逐出他的「理想國」。

「詩人」以支離破碎的片斷話語,道出秩序的專制與荒謬;「幾何」代表完美的對稱,更是「秩序美」的呈現。秩序的維護者,也是專制與荒謬的認同者,豈可與「不懂幾何」的「番顛」同在「理想國」?

人的心裡,常不滿現實而嚮往「烏托邦」,一種「理想國」,極至的「秩序感」。德國人的口頭語是“Alles in Ordnung”,意思就是凡事不可混雜紊亂,務必有秩序。

這樣的民族性和社會是孕育專制獨裁者的沃土。日本人也很相似。中國人,也因為“亂怕了!”,聽到「皇帝回來了!」,竟然欣喜若狂;欣然相約‘’去給皇上當奴才‘’。

過於有秩序的國家社會,難免無趣和沉悶。俺在中國看「新聞聯播」,幾乎抓狂。若社會上有詩人愛嘲諷,亂塗鴉或噴漆的「番顛」,愛秩序感的社會大多有「玻璃心」,很難接受,如臨病毒大敵,務必統統抓起來!

一個缺乏包容自信的社會,生活必然缺少真正的愉悦而淪為偽善虛假。中國自稱「新中國」,反「米帝」,又反「日本鬼子」;却是貪官妻妾兒女「躲在米國當美人」,或狂愛遊「倭奴國」賞樱和楓狩,還專程「爆買」。

以前,俺住在德國大學城外的「天主教」的修道院,看到神父和修女不苟言笑,每日讀經祈禱。入境隨俗,俺也不好儍笑。後來,一位南非來的黑人神父,夜裡獨自在「視聽室」觀賞歐洲的午夜「成人節目」;正好,俺深夜回來,去取信件而目睹神職的禁忌。

黑人神父,邀俺一同觀賞「午夜場」;盛情難却而相陪看了一段,還真地有趣。天亮後,還有課,俺愛睏而先告別;臨去前,俺祝福神父:“願上帝與您同在!”。神父瞪著螢幕,回俺:“願夏娃先陪您入眠!”。

天微亮時,聖堂已傳來讀經和唱聖詩的歌聲。不久,隔著中庭花園看去,那位黑人神父已在講壇上讀經,帶著多位神職禱告;然後分享午夜場的成人笑話,就是俺觀賞到的那一段情節。

聖堂傳來多位神父和修女的大聲歡笑不已。看來,黑人神父因材施教,以「課外觀摩」帶給清修的神職愉悦。

生活就是輕鬆看待,凡事在意神學的教旨,只會成為「基本教義者」,大家都緊張。何必呢?從此,俺對浮世表裏自有見解;探索表象與本質,找出「精神病理」之所在。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