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被歧視」的理解》

圖片
「被歧視」, 一種相對於「歧視」在主客位置上的位差。總之,互看「不對位」的視覺上和心理上的偏差。文化的、宗教的、族群的、部落的、語音的,•••無所不在。 「被歧視者」將感受說出來的時候,必然是一種被排斥的、被看低的自卑和受傷;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被歧視」來自相對者的「優越感」。每個生物系統都存在「歧視」和「被歧視」,關鍵在於「實力」,那才是「被歧視者」必須武裝自己的條件。 曾經貴為米國總統的川普君,連任失敗後回復「死老百姓」的地位,多案的官司纏訟,不免感嘆「被歧視」。那就是失去權力,也就失去特權;虎到平地被狗吠,很正常! 最近,台灣的郭大富想選總統被徵召不成,心理和自尊頗受創,支持者傳出其在過程中「被歧視」。浮世以成敗論地位。不虛也! 中國人,近來熱嗆香港「國泰航空」的空服員歧視中國乘客;事出於,中國乘客對於要求提供「毛毯」的英語說成了要「地毯」,而被空服員嘲笑且相傳於同事之間。此舉,引來「中國人玻璃心症候群」的發作,以前的「百年民族恥辱」又被喚起。 回想過往到現在的大小敘事;別忘了!中國自己常欺侮鄰國,要求朝貢天朝和漢族的天子;中國人更常仗勢欺弱;對周圍的鄰人,常駡人「小日本鬼子」,「鬼島呆包子」、「高麗棒子」、「越南蠻子」、「夷狄番子」、「西番犬戎」,•••。 俺的老中同學透露著:中國廣大地域人口的互相歧視多矣!北京人歧視上海人,男人懼內而侍妻;上海人又歧視廣東人,後者好吃陸海空的各類野味。有意思地,以政治地緣上的遠近來決定歧視的程度。 上海、廣州的「城市經濟」較有發展;北京來的老中同學給的評語是:中國地廣人多,有歧視是多元文化現象,「夷狄犬戎」入中國則漢化,「被歧視」是異族同化進程中的自然現象。就忍著唄!佛教東傳中國,梵語讀音“अमिताभ"(Amitābha)現在不都習慣著唸「阿彌陀佛」?! 天啊!這樣的大國衆民,自以為是的心態,難怪會讓內外的弱者恐懼,活得沒有人的尊嚴。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哲學人生筆記 - 《「太監出國比賽」》

 
 
「爆發户」,在心裡是自卑的又自大的,有機會總喜愛找人比較,看誰有錢?有錢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如何“不一樣”?就怕“別人不知道!貪汙來的,也不怕別人知道”;表現在「炫」。

‘’金錢就是力量!‘’;「爆發户」以為,只要錢多,就是比較優越;其他的善良價值都不能當飯吃。類以的觀點,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之後,成為中國炫耀自身制度優越的「國家神學」的論述。台灣的「傾中勢力」也樂在被洗腦和被催眠而從旁附和鼓吹。

記得俺在德國求學時期,遇到一位中國媒體外派出來研習的「老中」記者,父母都是「中國共產黨」的「長征老幹部」。他知道俺是台灣人後,想瞭解俺這邊,是怎麼稱呼他們那邊的?

俺說:“以前在金門前線服「預官役」,每天的早晚點名時,都要帶著「排陣地」的「官士兵弟兄」呼口號:“消滅萬惡共匪,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老中」說:“老張,你還當真嗎?”

俺說:“你要聽真的?還是假的?”

當然是真的!

俺說;“先說,你是「真的共匪」嗎?”

「老中」有些狐疑:“啥是「共匪」?啥是「三民主義」?”

雞同鴨講,無法對譜。罷矣!

於是,俺說他是“又紅又專”和“根正苗紅”的「紅五類」成份,比起「廣大的人民群眾」,佔有先天上的壓迫優勢。以你們那邊,在「解放」前的用語形容,就是“騎在人民頭上的封建壓迫階級,是要被貧苦人民群眾打倒清算的對象”。

「老中」有些無奈地回俺:“唉!窮怕了!現在只想賺錢!賺錢!那天比你們台灣人有錢!”。

那時候,台灣的錢多到淹過踝目。「老中」早已聽說過。

其實,貴我兩國和平共存,各過各的,相安無事;以後,有機會歡迎你到台灣來,喝你喜愛的「高山烏龍茶」。

「老中」說:“解放台灣後,肯定會去的,「烏龍茶」喝到掛!”

那時候,是一九九一年,距離「天安門六四悲劇」過後才兩年。

俺說:“啊!這樣子,你是真的「共匪」!”

相互取笑一番,也交流,也見識了。「老中」送俺一張「壹元」的「人民幣」紙鈔作記念。俺倆人相識於笑談中。

以上的敘舊,對照這些年,台灣內部的「傾中勢力」為中國造神,吹捧「中國觀光客」的重要,使得中國的官民普遍流露出財大氣粗,可以買遍世界的傲慢心態。

「爆發户」的現象,也表現在中國政府自己公佈的查抄貪官汙吏的比貪斂財案件,‘’養情婦,比體力和耐力‘’的比賽;也表現在出遊的人民濫買和搶買,只怕不貴,不怕被貴。

這般「爆發户」的國家,被台灣的「傾中勢力」吹捧到飄然自得和忘己。竞然,「中國共產黨」也想到台灣參加「制度競爭」,以爭取台灣民心。

民主制度的精神,就是合法的、正當的、自由的公平競爭。中國在自己的國家,視人民的自由和民主如洪水猛獸,媒體必須‘’姓黨‘’,跟著黨走,為黨造神,連普世價值、「維權」和憲法的討論都被禁止,而有「七不講」的禁區。即使日常的網路,搜尋「國家主席」的介紹,都被限制而「查無此人」。

當「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的「發言人」,大言不慚地向台灣統戰,要求自信開放時,自己恐怕已經忘記,中國是被專制和極權主義集體閹割過的「太監國家」。

若「中國國家代表隊」出國,想到台灣來參加「制度競爭」,僅第一關的「資格審查」就不符:“國籍不符”,先改「中國」為「台灣」;遵守台灣的法律;在入境證上被蓋下:“「專案許可「中國人」入國”的印記。中國敢自證各自一國的客觀事實嗎?

何必出國到台灣比賽制度,既然要爭取民心,以實證制度的優越,何不先在中國的國內,自行實施自由民主的多黨競爭制度和開放媒體、言論自由?

第二關,恐怕中國會更難堪:「驗明正身」時,“下面呢?那裡去了?怎麼被閹割的?”。答案應該是:“皇上說:「七不講」”,這樣子,如何發表政見?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的「發言人」的濫言,向浮世證明典型的「爆發户」心態,就是如此地醜陋和浅視。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