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8的文章

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哭泣著離去!」》

圖片
哭泣!像春天寒風中的雨滴;花容模糊矣!哭泣必然有難言之隱喻,只待精神分析解讀出可能的「潛意識」。 哭,先沒有淚,只是傷心;必須眼眶有湧水、精神狀態上呈現抽搐,以成「哭泣」的感傷畫面。人到傷心委屈處,愈想愈悲憤;再加上見到關心好奇的閒雜人,二、三句的打探,就更說不清楚、講不明白了。哭泣!問題和故事就更複雜了。 台灣民眾黨的美女發言人公開哭泣著,要告辭黨職一償久未休息的倦怠疲累。俺,看著不知所云的美女哭泣;以哲學理解的方法進行邏輯分析。大致上,這是一場政治權力鬥爭失落後的「淨身出戶」。其中,隱含著功勞未得償,苦勞被冷落以對的不甘心。 漢語對話中,常聽到佔優勢的對手奚落敗者的用語:"哪裡涼快,哪兒去吧!";如今,當事人說要一償休息或出國的心願,應該是剛好的「出口」。 從敗者的精神出口去尋找療愈;俺的建議是,此地老東家無情無義又不留人,自己就先涼快一陣子,拋棄老東家無聊的鳥人鳥事。過些日子,天無絕人之路,必有另一片新天地。 敗者,若能學得理解名利和權力競合的本質和放下「過去」的不愉快;對比之下,那位柯主席每有理虧,就哭泣回家找媽媽、妻子;男人,被外界嘲笑為「媽寶」,格調差遠矣!俺,看著美女哭泣,開悟較多!

園藝生活筆記 - 《「秋實」》

圖片
      在前幾天的秋風秋雨之後,本日,九月底放晴,藍天無雲,陽光普照,是典型的秋高氣爽的天氣。 幾天的商旅之後;假日清晨,俺決定到「雜樹林」採「秋實」。這是愉悦的園藝工作,一年已過三季,秋收的時程開始了。 台灣是天賦寶地,有些果樹可以四季採收果實。當然,這需要符合果實管理的條件;剪枝、修根和施肥,先使果樹有生存的危機感,而後能提早開花和結果以繁衍後代。 以前,俺對果樹的管理不夠積極,有些自由放任,任其自生自滅;於是有的果樹徒長枝葉,已成熟多年,却不開花結果,雖然果樹的綠意充分,却美中不足,開花結果只能碰運氣。 這幾年,俺善用嫁接技術和剪枝的要領,再補償有機肥料。這些措施符合「經濟理性」,利益交換。果樹不結果就不是果樹?這個邏輯很功利導向? 沒辦法!等著、 盼著果樹的開花結果,這是園丁的職責;彼此各有本份所在。人與果樹的歷史關係,就像人與家畜的歷史關係,始於「馴化野性,生產利用」。 在園藝文化史上的理解是,人與人相處,有利益的競合緊張,或社會階級的矛盾;於是希望嚮往自然,寄情山水、花草或寵物,彼此有互動和對話,或者有支配的權力關係。 後者,正是追求經濟利益和效用。園丁應該是哲學家嗎?還是以收成為重的受益人?俺的解答就是:“只要是「業餘」的愛好,就比較沒有得失心”。 清晨,看著年初還是空枝的果樹,經過三季,已來到秋天,不同的秋實,桑果、暖地樱桃、紅棗已結在枝上;鳥兒善意留情給主人,那麼,俺謝了!就或多或少採些小果回去作營養早餐。 秋實,讓俺特別喜愛秋高氣爽的季節。

法哲學筆記 -《「近侍」》

圖片
什麼款的人需要「近侍」?就是貼身而可以委辦機密「怪事」的人。以現代的組織用詞,就是「秘書」(secretary),字源來自「秘密」(secret)。 「近侍」有不同的身份,在「封建皇朝」的時代,「皇帝」信得過,可以交辦「秘密」的人。如果是「後宮」的女人,以似臣似妾,又非「朝臣」,只好自稱「臣妾」,既膨脹自己又在皇帝面前以「妾」自居。 這款「鳥事」,就打中男人的心坎,尤其是有「權力慾大頭症」的無良男人的「淫癮」。男人之患,在妄想眾星拱月,像一只茶壺,被配上幾只茶杯的多位「臣妾」的超人。 為什麼有權力的男人喜愛以有姿色, 身材可‘’膽前顧後‘’的女人作「秘書」?實則是「近侍」。「精神病理」上的探索,這是男人‘’家裡有虎‘’,夜裡提心吊膽;白天在公務的場域,可以有「近侍」供使喚,不無補償心理上的缺陷。「臣妾」領旨謝恩,大頭的「朕」聽了,也虛榮飄然。 然而,有些「臣妾」只有「花瓶」的功能,只好另找些‘’被閹‘’的男人來扮演跑腿走卒和傳旨。 「近侍」的現象是病態的權力支配和從屬關係。關鍵在於有病態的權力者,患了「大頭症」,想像自己是無所不能的「皇帝」,最好是歷史上那些邪惡大於效率的「暴君」。然而,這些「模仿者」都是智能低落,無創新能力的昏君,嗜權而已。 以中國的「中央集權制」為例,自「秦帝國」之後,歷經兩千兩百多年來,縱有「皇權」的更迭,依然都是實行「秦制」。人物的貨色,只有兩種角色在混:「皇帝」和「近侍」,包括太監、臣妾、內臣,各路奴才,奉「皇權」為核心。 中國的「習近平」,終究不掩集權的野心而「稱帝」。無獨地,在台灣,也有自己想像是「皇帝」的民選「台北市市長」,以「毛澤東」和「清帝國」的「雍正皇帝」為學習的榜樣,稱「市政府」的決策近侍為「軍機處」;視機要顧問為「太監」。這般現象是病態的、反民主的和反法治國原則的醜事。 在去年的本日,俺曾寫下「法哲學筆記 - 《 「愛將」》」乙文,指陳「台北市長」的「嗜權」對「民主國」和「法治國」的危害,意圖以病態的權力意志顛覆文明的進程,向「習近平」的「皇權」看齊,回到「人治」的「權力黑洞」。時代的精神有「病理」,必有「返祖」的病態現象。 ―――――――――――――― 相關文章 法哲學筆記 - 《「愛將」》- 2017年9月29日- 「私人武力」,最早出現在「部落社會」或「氏族社會」,形成制約部族的強迫力量,也是鞏固「奴隸社會」的安定

哲學人生筆記 - 《「學問的精神」》

圖片
相對於「物質」的事實存在,「精神」不容易被述說和理解。以一個實例來說,「科技」究竟是「物質」,還是「精神」?  這個問題,在德文的學術語境中,傳統上,有「自然科學」(Die Naturwissenschaft),和「人文科學」(Die Geistwissenschaft)之分。  其中,被定義詞“Die Wissenschaft”,既是「科學」,也是「知識」;就是將‘’所知道的學問‘’留存下來。  隨著人類的生活需求的演化,「二分法」已經出現不夠明確而引起知識管理的困惑。歐洲許多創建在「中世紀」的古老大學,在學問分類上,曾以哲學為一切學問之本;此外,就是神學、醫學和法學。「大學」的目的在探究「環宇之學」。  人類的生活內容發生重大變化是從「工業革命」之後,許多生產工具和技術的發明提高了生產的效率。過去的學問分類,尤其是「原理」、「法則」的思想方法被從哲學領域中發派出去,成為「科學」所統轄的學問,例如:物理學、化學、數學、工程學。  然後,陸續繁衍和脱離學問的「知識大樹」,醫學也分裂出「人醫學」和「獸醫學」、「藥理學」,……,都被歸在「科學」的領域。看起來,科學的體系日益繁複龐大,連研究「人的行為」也可成為一門科學。  這時候,又涉及「經濟學」來湊熱鬧,例如研究女人的消費行為科學;或者,女人比男人善於理財的行為科學,應該很有趣。「經濟學」在遊牧和農業時代,早已存在,不是「顯學」;甚至,計較利益,似乎會遭天譴?  到了「航海大發現」和「工業革命」之後,「國內貿易」擴展至「國際貿易」和「重商主義」而重視盈虧計算的分析,以向各路股東有所交待;「會計學」、「財政學」、「經濟學」、「管理學」成為時代的「顯學」;屬於科學的分支。大學也迎合國家和社會的盈利思潮而設立「商學」,學習「發財」的知識?  不過,哲學家嘲笑經濟學家,猶如‘’在黑暗的房間找黑貓‘’;這應該是被數學家不甘寂寞,撈過界,跨行謀生計所致。許多數學家,恐無用武之地,於是應用數學分析的能力,在經濟問題上創建「數量模式」,以一大堆數學符號和公式,推演經濟預測。不過,大都失準就是了。  改變最大的時代,是電腦作為大量運算的工具,使得科學如虎添翼,功力大增。至此,是否可以說:“科技出自科學,與精神何關?”。看來,哲學被冷落而落寞了嗎? 

法哲學筆記 - 《「反抗權」》

圖片
    忍無可忍的台灣,照現實的案例來看,先是「濁水溪」流域的「彰化縣」,以「地虎語」的發音,有「中華縣」的異字音似想像。終於,「彰化縣」政府對被「無賴」佔地霸凌鄉里的「匪穴」展開“剿匪戰役”。  以前,這類「戰役」是「蔣總統」專屬的「豐功偉業」。台灣草民大多只能在「黨國」的「教科書」上想像。如今,「剿匪戰役」在「彰化縣」再現,以「大鋼牙戰車」直搗「匪穴」,替「玻璃心」的「牆國」提前慶祝「共匪國慶」。 「剿匪戰役」,聽起來,槍林彈雨和炮火漫天;如今,只有「大鋼牙」啃骨的‘’咔咔聲‘’;這是「民主國」和「法治國」的可貴特徵。人民,對於外侮,不能消極地只等待國家和政府的被動作為。 當權之後,政客只想捍衛自己得來不易的權位利益;對於國格和人民的尊嚴受侮,除非民氣高嗆,否則只想「維持現狀」,而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因無他:人民懦弱、偽善和鄉愿、好騙,讓當權的政客只會虛委和敷衍。 俺研讀「法哲學」,深知國家和政府的罪惡本質;因此,捍衛人民的自由和天賦權利,只能靠人民自己的決心和反抗不義的意志。「古典國家」的出現是不得已的「授權治理」;人民,最好仍然要擁有「私人武力」,保護自己的家園和合意的國家;否則,外侮踵至。 「米國憲法」保障人民有「擁槍權利」,不可被法律剝奪,是很值得參考的典範。去年本日,寫下的「法哲學筆記 - 《「你來打我啊!」》」,本日唤起俺,對時空場景的想像;在捍衛生長的家園和土地這件事上,俺是「鷹派」。 ―――――――――――――――――― 相關文章: 法哲學筆記 -《「你來打我啊!」》 突發的治安事件,一時找不到"出去摸魚"的「警察」,是很正常的困窘;所以,「警察」"龜速到場",也很正常。草民抱怨「警察」怠速,實在是期望太高,「警察」又不是「宅及便」;而且,苦主的草民,必須注意,不可當面責怪「警察」:"龜速到場"。 否則,「警察」惱羞成怒,草民可能被以「妨礙公務」移送法辦;這下子又受傷害。苦主,出了「醫院」,接著跑「法院」;反正,都有「院長」會「關心」你。幾年前,我路過一件「家暴事件」的現場;反正,遭逢不幸,順道觀賞各方「當事人」的處理能力,以供「浮世料理」的參考。 「家暴事件」的苦主,當然是一位中年「人妻」;看來女人容易成為「災民」,男人大多是「暴民」;這是浮世的刻板印象;「

哲學人生筆記 - 《「天擇」》

圖片
      「進化論」的重點在‘’天然擇優‘’;殘酷無情地說,就是「優勝劣敗」的“擇遺”。生命萬物能存在,都是「倖存」;但是依然在其中有強者和弱者。這種現象,究竟有什麼意義和啟示? 「社會主義者」的觀點是,社會合作互助;既然都是自然競争下的倖存者,就共存共在吧! 「自由主義者」則認為,各盡其能,自行發展,為自己找出最佳的出路;也就是再競爭下去,分出倖存的勝利者。 「米國」的「前總統歐巴馬」任內,好不容易建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像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功敗垂成,孰知,換「川普總統」掌權,不來這一套強弱合作的制度,想改回「私有醫療保險制度」,由人民安排自己的醫療保險照護。所以,常有一些回台灣的友人說,在「米國」的醫療費用昂貴嚇人,還是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較物美價廉。 健康是人權?但是,健康又是自己的事;身體是自己的。現實的情況是殘酷的;每個人都應該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健保制度」是不得已的時候才用來救援。 不過,事實上,經濟能力的差異,富人還是可以有較多的醫療照護資源;窮困的人,恐怕繳不出自己的健保費而被強制「行政執行處分」。 一年又到中秋,「鸚鵡話」常說‘’月圓人圓‘’;這個「圓」字很有意思,是「團圓」,也是「圓滿」;佛教的用語有「功德圓滿」。事實上,浮世表裏不一,世事總難圓。哲學對此語意的理解是“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主觀意志而改變”。所以,另一句「鸚鵡話」是“心想事成”。 中秋假期,俺到「雜樹林」裡巡訪,探視那些果樹上的倖存碩果;出差多日不見,竞然碩果的外型愈來愈圓。此情此景,俺想到春天才開花,却任由「天擇」來決定倖存的花果;還要再等到「立冬」節氣才能採收「秋實」。 「氣象亂報」說,「西太平洋」又有颳風生成,向著台灣的方向移動。目前的碩果,能否讓俺圓满採收?尚難預料。天佑台灣!可不要像「歐巴馬」的「健保制度」,被「川普颱風」給吹了。 俺至今,既信仰「自由主義」的競爭,也不排斥「社會主義」的「互助論」;不同的思想價值互相辯證,應該是屬於溫和的、開明的「改革派」,以歐洲社會的路線派別來說,俺應該算是「自由主義左派」;是「義人」乙枚。人出身於父母,在社會環境和資源供需中成長;個人的努力、能力和機遇是悻存的原因。

詩人之國筆記 - 《「秋分」》

圖片
「平等」,始於「平分」/  「秋色」,誰來評分?/  「時間」老大,計分/  「晝」與「夜」,本日平分/  「日頭」息怒,謙卑得分/  「月娘」豐腴,中秋滿分/  祭「月娘」,在「秋分」/  拜「日頭」,在「春分」/  日月一家,輪班休息/  不分彼此,萬物有益/  - 《分分合合》-

哲學人生筆記 - 《「信仰的淪落」》

圖片
        「梵蒂岡」與「無神論」的中國就「主教任命」的問題,簽署「臨時性協議」,「聖座」將承認被中國政府自己所許可和派任的中國教區的「主教」。這件事,是「梵蒂岡」歷史上的重大恥辱,也是對自身的普世神學教義和信仰的自我否定。 「梵蒂岡」作為全世界「天主教」的教廷和教權、信理的「天國代理」的政治中樞,如今,「聖座」的這項與中國的「臨時性協議」,從「非教徒」和「異教徒」的視角看去,實在是昏庸與背叛正信子民的世俗鬧劇。 當任的「教宗」,在任上仍然無能解決教內長年普遍存在黑暗中的神職人員威逼利誘教民的「狎童亂倫」醜事,却天真地、急切地想與「撒旦」拉近關係,向世俗的政治沉淪,實在是「天主教」的醜事。 偉大的正信宗教必有高貴的價值信仰,而且堅定自己的意志,不背叛教義和信理。更偉大地,絕不放棄身陷苦難和被專制的、邪惡的「黨文化」迫害的中國「地下教民」,這也是「天主教」歷史上, 迄今仍有「封聖」儀式傳統的基礎背景。 當「天主教」在當權勢力汲汲營營於開擴廣大的中國教徒市場,這與企業商人的世俗見利忘義於覬覦中國市場有何不同?上帝在浮世的「代理勢力」與「撒旦」簽署「臨時性協議」後,在意義上,等同出賣自己的「主」,使其成為「撒旦」的俘虜,而且,放棄荒野上被惡狼威脅和迫害的羊群。 以往,因信可以稱義,是因為在精神意志上堅定信仰:‘’上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如今,上帝的也歸撒旦了。「梵蒂岡」的天主教可以打烊收攤了。 「梵蒂岡」所代表的信仰教理和神權的地位,對台灣而言,有何外交承認的價值?誰願意被「撒旦」的俘虜加持?如今,勉強的不義關係,恐怕已經是恥辱吧!

哲學人生筆記 - 《「中秋抒懷」》

圖片
    中秋時節對於俺的意義,不在於"舉頭望明月",而在於“一年容易又中秋”;年復一年,人生·的中秋來了又去,年歲已徒長;俺却不會羨慕現在的年輕世代,而知足於現在的自己。  人生如時光列車,每個階段各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風景。若不去暫停下來欣賞,就只能任由列車一路向前。究竟,現在的自己,應該是在那一站? 學生時代,俺閱讀「哲學思想史」的叢書,其中有部份心得,論及人生開始的想像,被哲學家比喻作:人手一張"大面額"的鈔票,可以有即將滿足慾望的喜悦,想買這個又買那個。 事實上,人生却一直買不到「滿足」;只見鈔票使用後的餘額愈來愈少;至於買到的慾望,多半用不到而成為「浪費」。 現在回想起來,人生的實景就是如此!俺也有另一種讀書心得:人生的比喻,如同登高山,上坡行程很辛苦又吃力,就是為了登到高峰,正如人生的邁向高峰期。 然而,過了最高點,就進入轉折的下坡階段,先前體力已消耗甚多;心情在登高過後,出現滿足後的空虛;甚至有“不過如此而已!”的愁緒。 無論如何,進入人生的下坡階段,就應該無所回顧,走好每一個下一步。中秋時節,俺的理解,就放過女主角「月娘」吧!重點在於「秋」;在季節的人生意義是「收」,最好是"豐收"。 不過,哲學的智慧啟示:“知足是喜悦”,也可以說:“人生,不滿意仍可以接受!”。「次佳」是「最佳」,足矣!

哲學人生筆記- 《「月娘的故事」》

圖片
       「月」,台灣的本土用語稱呼「月娘」;為什麼是「陰性」?關鍵在「日」,或稱呼“太陽”;性情爆烈,普照大地,被歸為「陽性」。 「日頭」與「月娘」的「共事」,始於出場的時間,「日」在前,「月」在後,合稱「日月」,共用二十四「時」。 「日」,台灣的本土用語也稱呼「日頭」,排在前頭登場的「老大」。這麼說來,「月」的出埸時間只能等「頭家」或「老大」不在的時候,暗黑的天空才是「月」現身的主要埸子。 「月娘」想被看見,還必須向赤焰的「日頭老大」‘’借光‘’,才能反射自己。以哲學的理解, 「月娘」 缺乏「主體意義」,猶如「妾身不自在」;有「日頭」,「月娘」才能現「半身」;地表上的人,是看不見「月娘」不現身的「另一面」。 以詩境而論,「月娘」的身世滄桑,有些含羞又遮掩;詩人「白居易」以“猶抱琵琶半遮面”所形容的那位行走賣唱於船屋的無奈女人,簡直就是「月娘」的化身。 自從書桌上配備長鏡頭照相機和望遠鏡後,俺與「月娘」邂逅的機會變多了;書房臨窗望出去,東方有山丘;若正好逢時,可以看到「月出東山」。 那時候的「月娘」,逐漸地以全貌冉冉登場爬上山頭,愈來愈大;看得出來,「月娘」的心情不錯,很有自信的樣子。 此情此景,那位多情難捨俗緣的「六世達賴」,「羅桑瑞普‧倉央嘉措 」的「道詩」:「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正是最佳意境。

詩人之國筆記 - 《「真的」》

圖片
以為來真的!/  竞然,一點也不真!/  想騙人,好歹要認真!/  假,也要假得很真!/  不然,俺怎麼知道真的「假」?/  其實,俺不在意真或假/  俺知道,你爹當假的/  你娘,不敢說真的/  你敢說,「你」,真的??/  - 《「不可當真!」》-

哲學人生筆記 - 《「飲食帖」》

圖片
      「飲食」是文明,也是文化;也是「文化史」的一部分。前者是進化,人類從茹毛飲血、引火烹煮到飲食順序,講究禮儀,是文明進程,也是傳播和影響的成就。 後者是歲月的積沉,偏好、習慣,「形上學」的思考,例如:“民以食為天”;或者,哲學的辯證,例如德國哲人「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 )認為:“人,就是他所吃的。”( „Der Mensch ist, was er isst.“),也是「唯物主義」的思考。 以此推論,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傳說的「食人」;人,是可以吃人的,也是可以被吃的。飲食的文明與文化,在「食人」此一「食材」上,呈現「辯證統一」。 「食人」的存在,證明人類有「獸性」的野蠻;也能夠進化到文明,正如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所認為的:“人是最野蠻的動物,也是最高貴的動物”。 這也隱喻著,人是不穩定的動物;此時,文化的必要性就浮現了。文化,以文教化,培育人的幼苗,到啟蒙和教育,至「成人」而能獨立思想;先使知道;食材,有可吃的與不可吃的分際。 在「漢字」的文化語境中,對於人際的親疏之分;至今,仍以「生人」和「熟人」來界定,是可吃的與不可吃的「食材」,或好吃的與不好吃的「隱喻」。顯然地,「生人」,被人吃起來,有忌諱和怪異;若吃「熟人」?隱喻著較安全與可以放心;也可能是較可口的「食材」。「漢字」文化也是典型的「口腔偏好」的表現。此外,還有「熟男」、「熟女」的「性隱喻」可堪「性幻想」。 德國人自豪,已經超越「飲食民族」的階段,自認是「思想民族」。俺在德國多年的求學生活經驗,曾經考證此一「民族自豪感」的來源:德國人,在民族心態上和德語的語境上,是"懼生而排外的"。 在民族的語言使用上,對於"外來的"、"不理解的"人、事、物,常用的字是" fremd"(陌生的)。對於「外國人」(Ausländer),稱為“Fremde”,也是「陌生人」。 民族的懼生而排外的心理,成為社會衝突的隱憂;浮現「排外」或「恨外」(Fremdenhass),"視外國人為敵人"(Ausländerfeindlichkeit / Fremdenfeindlichkeit)的現象。尤其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排外」或「恨外」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外交問題。 不過,有意思地,當人

詩人之國筆記 - 《「正義轉型」》

圖片
「正義」, 在那裡?/  「找」一下!/  眼晴放亮,檢查過去!/  曾經戀愛?/  務必交待以前的「愛人」!/  ?……?……?那一個?/  叫「正義」的那一個?/  蛤?蝦米?/  人家,已經「轉型」了!/  蛤?蝦米?/  那麼,「正義」,在那裡?/  道上!混兄弟!/  - 《「金剛經」:“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園藝生活筆記 -《「天時的花果」》

圖片
時序即將來到「中秋」,也是「西太平洋」的「東北亞地區」的颳風密集季節。不久之前,肆虐日本「關西地區」的颱風「燕子」,竟然名實不符,強大的威力造成嚴重的災害。 接著,又有一個強烈颱風「山竹」已生成,肆虐「關島」之後,繼續向西逼近;據預報的「中心」移動路綫,有可能從南台灣的「巴士海峽」掠過。 天災無情,尤其威脅脆弱的農產作物和園藝花果;若天時風調雨順,掛在樹上的花果,多彩多姿又豐富,俺有生活富足的感覺。「何日君再來」,這首膾炙人口的老歌,唱出‘’好花不長開,好景不長在‘’;其實,正是感嘆浮世無常態;這也是農業‘’看天吃飯‘’的原因。 俺每次看到果樹開花結果,二話不說,先烙影記錄,上傳「雲端硬碟」儲存,以供日後的回憶。也許,這種即時保全影像的措施,是因為浮世多變,掠奪者眾;能躲過天災,未必閃過鳥啄。 俺,不在意花果被鳥兒吃掉,反而歡迎烏兒的光臨啄食,代表自家雜樹林的生態既安全,又能照顧到鳥兒的食物鏈;也有利於俺「築林引鳥」的戰略目標。每次看到花果的成長欣欣向榮,沒多久,就被鳥兒啄食而掉地上;是有些可措了,暴殄天物。 同樣地,農業生產的果樹在結果豐產的時期,看了固然賞心悦目;但是,負面的經濟現象,很可能是「豐產敗市」。浮世的豐產花果,固然有富足的喜悦,俺也看到市埸的前景堪慮。 過幾天,可能影響台灣的「強烈颱風」來勢洶洶,以「山竹」,一種好吃的熱帶水果為名,實在有些黑色隱喻。正如以「燕子」,一種可愛的飛鳥命名的颱風,却肆虐日本的「關西機埸」,造成重大的災損。 浮世裏表不一;照片中,天時的花果,對於俺的意義,就是幸運和感恩。

哲學人生筆記 -《「遇人不淑」》

圖片
          有一則人性牽扯而衍生出「化解俗結」的故事;背景,大致上,指山中佛寺,有一位開寺的和尚,吃喝勞動只能自己來,頗有‘’佛心來著‘’的「成佛感」。 後來,有另一位曾經同修的和尚前來歇脚,也想‘’成佛‘’,於是分擔吃喝勞動。兩名和尚的分擔各有多,也各有少。反正,為了「成佛」,無差別心,眾生平等,没啥好計較的。 佛寺在山中,暮鼓晨鐘,常有香客來遊訪;或多或少佈施;諸法順心。有一位民女佳人,遇人不淑,與人仳離,餘生茫然,無處解苦;於是每逢「初一」和「十五」,必前來禮佛唸經。 兩名和尚注意到了!佛心來著,想幫民女解心中的苦;「開寺和尚」開示民女,要多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義在:「諸法皆空,自由自在」。「歇脚和尚」開示民女,要常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要義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以,衆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民女,雖然禮佛和唸經勤快,却又心中‘’有所住法‘’,而且,“諸法不空”;兩位師父成了心中的牽掛,朝思暮念,愈來愈放不下兩位師父的身影,不知該掛心於那一位師父。兩位師父,為民女‘’解惑‘’,愈解愈惑;彼此還結下「心結」,都怪對方的開示,給了民女誤導,唸錯了經。糟糕地,凡心觸動,如小鹿奔跳。 正在三人的「俗緣心結」難分難解的困境;突然,有轉機了!兩位師父的「老師父」,聽說以前的弟子自立山頭,香火鼎盛,佛心大悦。 只是,弟子自立後,「老衲」禁不住俗眾民女的誘惑,犯了「色戒」,誘拐民女夜宿,被民女夫家找上山門討公道。道歉之後,在自己的山頭已混不去了。正在苦惱,要「還俗」或避人耳目,投靠以前的弟子,閉關自肅以待被俗眾遺忘「犯戒」的惡行。 由於出家已久,早已失去「還俗」自謀生活的能力;於是決定投靠兩位弟子的山門。兩位弟子,尚不知「老師父」已有「犯色戒」的前科;對於突然出現的老師,佛心大喜,果然,平日有唸經有保庇。 兩位年輕的和尚,趕緊向老師請益和主持公道,該如何解與那位民女的「俗結」?「老衲」心中喑喜:“爾等問對人矣!徒弟往日只知唸經,不知女人心,海底針,是男人亦難耐女色誘惑,何况爾等未歷俗刼。「老衲」有此解惑經驗,故能成爾等之師父。弟子聽著:老衲亦有失責,以往未身教爾等弟子。民女就交給老衲處理吧!諸事圓滿可期!” 兩位弟子於是如釋重擔,放下彼女之色緣,亦放下彼此的心結;師父來了,真好!可以接下吾等之「俗結」矣!可憐民女,所託非人始終

詩人之國筆記 -《「來!親親」》

圖片
國外回來的!/  ……,又是國外回來的!/  免費的!不親,白不親!/  何況,年輕貌美,秀色可親!/  人家,國外都親親!/  男男、女女、女男、男女/  就是要親親!/  Free charge! /  國外回來的!/  又是!真是?/  番邦禮儀/  想親就親/  還先吃大蒜!/  - 《「偷親」有理,好賊的「藉口」》-

哲學人生筆記 - 《「心意」,夠不夠?》

圖片
      在化解對立,或服務不週的場合,經常用到的質疑是「心意」。說漢語的人口,不太相信證據,所以有「睁眼說瞎話」的「套裝語」。 俺注意到,社會缺乏互信在先,必有危機在後;於是「假新聞」和「謠言」泛濫。在精神醫學的診斷,可以形容為「腦殘」,不用頭腦或頭腦不管用。 近期,俺經常收到「腦殘新聞」,有些用語的語境逃不過俺的分析,出自客製加工訂製(News on Demand)的「假媒體」。很奇怪,傳給俺「腦殘新聞」的那些「鳥人」,不乏在學界打混的「蛋頭」。 看他們傳來分享的「心意」,實在真誠!俺不感動幾分也不行;不過,如此一來,又顯得俺自己「心意」不夠;豈能感動只有幾分?俺知道,「傳訊者」仍在等俺的「已讀」;豈能「不回」?那,俺豈不是傲慢? 至此,對於「訊息鏈」,俺有所理解矣!「傳訊者」信以為真,也帶有宗教般的信仰,以「傳教士」的「熱情」,務必要讓俺這個頑石受感化。援用「酒店小姐」的「拉客」用語:“哥哥,等你來喔!要來捏!”。 「心意」是浮世人生的困擾;俺認識的幾位日本友人,普遍表現出精神焦慮,就是拿捏人際互動問題,有不知輕重而恐怕失禮和內咎。俺對此現象,反而覺得:“何苦來哉!「心意」夠了!即可也!”。 問題,又回到,誰來衡量「心意」?夠不夠?俺,以哲學家的角度看待浮世人生的人際互動:“與人交往,真誠而且盡力而為!有不如意的地方,若還有下次,再努力些就是了”。 在此,俺回想到「全心全意」,應該是指‘’百分之百‘’的「心意」。在德文的成語中有相對應的表示:“mit Leib und Seele”;就是以「身體」和「靈魂」交付。 有這麼嚴重嗎?俺的理解,應該是來自宗教信仰的許諾;「基督宗教」的文明教化,左手按著「聖經」,舉起右手,手掌合併,對著「監誓人」複誦宣誓,忠於人民的委託;就是「身體」和「靈魂」的協同交付。 當然,儀式如此,不能僅有表面動作,還要在任內保持「熱情」;在此,德文語境裡,「監誓人」除了代表「上帝」祝福「上任者」成功外,還會多說一句話:“Den Erfolg mit Leidenschaft zu tun”!意思就是,‘’懷著「熱情」去創造成就‘’。以漢語的文言文來說:“任重道遠”矣! 有意思地,「熱情」(Leidenschaft),有一種可能,轉借自「基督受苦」的「動詞」“leiden”;意思就是“忍受,或耐住 苦 刑的煎熬”。確實地,浮世

哲學人生筆記 - 《「老張,怪叔叔!」》

圖片
      去年的本日,信手寫筆記:‘’哲學人生筆記 -《「老人異事」》‘’,替「老人權」實踐「轉型正義」。俺以「老人」的「年輕朋友」自居,心情也就,‘’一整年‘’下來,年輕不少;好像「老」是別人家的事。 這個「變通」,效果不錯!人生‘’初老‘’的安慰!也就是:‘’莫管自家屋上雪,園中枝頭又逢春‘’。 說真的,多想、多寫和多讀,就能文思泉湧,永保開明;成為有修養和文明的「怪叔叔」。‘’人老,從脚開始,能動、能走就是年輕。不要自己停下興趣! 另外,多注意自己的「書寫能力」;是否已經言不及義?是否錯別字連篇?句型錯亂?不知所云?若是,大概就是「老賊新兵」。一年來,幸好,俺依然「書寫」正常,行文如流水,下筆不能不停,是「好現象」!Well Done! Good Job! 行文的「書寫能力」,是「思想力」、「論述力」和「記憶力」的延伸。總地來說,是「心智」和「體力」的總體表現;如同國家的「綜合國力」的表現。 本日,是「白露」節氣;大雨後,「北方鋒面」南下台灣,氣溫將會下降,秋意涼快更明顯。 俺在白天完成三株「黄金大實枇杷」的「靠接」作業。期待來年,可以結果。當想到樹上結出「黄金大枇杷」,俺的心情就很幸福! 歲月又一年,又如何?俺,依然年輕;老人朋友却愈來愈少。這就是‘’浮世人生,老人異事‘’的現實吧!俺祝福浮世的老人朋友和各路的老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老人異事」》 2017年9月8日 法律上有「不適格」的用語,既然本文以「老人」為主角,我顯然不是「老人」,說我是「大哥」或「怪叔叔」、「老張」都可以;本文,就是以「老人」的「年輕朋友」立場來寫的。 唯有站在「老」的「遠距離」,才能客觀地看到「老」的問題。每個人,都會老,只是「生理時鐘」和「心理時間」不協調。有的人老得快,有的人不知老。比較糟糕地,是花銀子去「防老」和「養老」。 浮世有許多「老問題」,涉及「老」和「老人」;也許,社會上太重視物質和名利的現象,對於「老」和「死」有忌諱;可是,這兩項大事是「鄰居」,總是想和我們「毗鄰」成為「影子」。 人生的焦慮、不幸福,有一部份是恐懼這兩位「鄰居」找上自己。究竟,「老」有什麼問題?「老」,是一種「精神疾病」,會讓自己焦慮;什麼時候,那讓人恐懼的「鄰居」會找上來? 平常,我們總認為,「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