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被歧視」的理解》

圖片
「被歧視」, 一種相對於「歧視」在主客位置上的位差。總之,互看「不對位」的視覺上和心理上的偏差。文化的、宗教的、族群的、部落的、語音的,•••無所不在。 「被歧視者」將感受說出來的時候,必然是一種被排斥的、被看低的自卑和受傷;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被歧視」來自相對者的「優越感」。每個生物系統都存在「歧視」和「被歧視」,關鍵在於「實力」,那才是「被歧視者」必須武裝自己的條件。 曾經貴為米國總統的川普君,連任失敗後回復「死老百姓」的地位,多案的官司纏訟,不免感嘆「被歧視」。那就是失去權力,也就失去特權;虎到平地被狗吠,很正常! 最近,台灣的郭大富想選總統被徵召不成,心理和自尊頗受創,支持者傳出其在過程中「被歧視」。浮世以成敗論地位。不虛也! 中國人,近來熱嗆香港「國泰航空」的空服員歧視中國乘客;事出於,中國乘客對於要求提供「毛毯」的英語說成了要「地毯」,而被空服員嘲笑且相傳於同事之間。此舉,引來「中國人玻璃心症候群」的發作,以前的「百年民族恥辱」又被喚起。 回想過往到現在的大小敘事;別忘了!中國自己常欺侮鄰國,要求朝貢天朝和漢族的天子;中國人更常仗勢欺弱;對周圍的鄰人,常駡人「小日本鬼子」,「鬼島呆包子」、「高麗棒子」、「越南蠻子」、「夷狄番子」、「西番犬戎」,•••。 俺的老中同學透露著:中國廣大地域人口的互相歧視多矣!北京人歧視上海人,男人懼內而侍妻;上海人又歧視廣東人,後者好吃陸海空的各類野味。有意思地,以政治地緣上的遠近來決定歧視的程度。 上海、廣州的「城市經濟」較有發展;北京來的老中同學給的評語是:中國地廣人多,有歧視是多元文化現象,「夷狄犬戎」入中國則漢化,「被歧視」是異族同化進程中的自然現象。就忍著唄!佛教東傳中國,梵語讀音“अमिताभ"(Amitābha)現在不都習慣著唸「阿彌陀佛」?! 天啊!這樣的大國衆民,自以為是的心態,難怪會讓內外的弱者恐懼,活得沒有人的尊嚴。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哲學人生筆記 - 《「管教權」》

僅聽聞“管教”一詞,就令人不舒服;言下之意,有人在前、在上,作為言行的標準,對在後、在下的“對象”,施以調理以符合自己可欲的標準作為。

「國家」與「國民」,「老師」與「學生」,「父母」與「子女」,「長官」與「部屬」,都是「對照組」。總結一詞,就是「馴化」,輔以懲戒或壓制,以成就規範,目的是有“秩序”的文明。

問題是,「威權」、「霸權」如此伴生而出的人,若未經自我掙扎和啟蒙,就只能是“跟著走”的聽話動物。

「母親節」剛過,「父親節」在前;香港的「女特首」才向世界展現「媽媽權」,對想要捍衛少得可憐的「自治權」和爭取自由的年輕世代,以「暴警」管教懲戒。

香港的「女特首」濫用「媽媽」一詞, 儼然無能的「女暴君」,顛覆「媽媽」的慈母意象,人有了「公權力」,若無更高貴的可欲文明價值,就是如此濫權的醜陋。

權力讓場域中人墮落,屢見不少;其實嗜權戀棧是人性,想要實踐「權力意志」,面對阻力却懶於對話和說服或妥協,而却想到有「制式暴力」的「懲戒權」,即使現在是「特首」、「總統」、「市長」或「天皇」,下場會不堪想像的。更何況,歷史上將被留名「無能暴君」。

未來,屬於年輕世代,僅這款想像,就讓目前在位的「老賊昏君」坐立不安,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想除之而後快。威脅來自「權勢」的賞味期,「選擇權」的時效緊迫。“Yes, I Do!...”,於是不擇手段,濫招盡出。

歷史是「現在進行式」,濫用「管教權」,本質上,不是為了更高貴的價值實踐,而是「權力意志」不順遂而積在心裡的那口怨恨鳥氣。
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權力的「末世代」》

2017年6月16日

曾經,「文明衝突論」的作者,美國哈佛大學的政治學教授「杭廷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1927年4月18日~2008年12月24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讚譽台灣的「民主改革」,民主制度和民主文化將會留傳下去。

同時,他也評論「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雖然,強調「亞洲價值」的「李光耀」先生有遠見和政府治理的績效,極有國際聲望。但是,「新加坡」是「人治」國家,在「李光耀」之後,個人的意志和理念,將無法永續,也就是,「李光耀」的意志,將「人去政息」。「杭廷領」教授的遠見,在近日被證實了:隨著「李光耀」的子女鬧內哄而向全世界分享家醜、國醜。

「李光耀」的「政治傳人」,他的長子「李顯龍」,顯然地,在「李氏家族」內,未能有「大哥」的「一言九鼎」;甚至,不能得到自己弟、妹的支持,還被"唱反調"。

弟、妹,向外界控訴,大哥「李顯龍」和大嫂,有政治上的私心,想要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李三世」,為此而不擇手段,濫用國家權力,對弟、妹進行偵防監控。弟弟,甚至因為「李顯龍」而想離
開新加坡。

此事,對比北韓的統治者,「金氏家族」的三世,「金正恩」,年少而繼承大位,為鞏固權力,而處決輔政的姑丈「張成澤」,和暗殺流亡海外的同父異母的「嫡長兄」,「金正男」。

更早之前,「蔣介石」傳位給二世,「蔣經國」,也是先透過掌控「特務治國」,排除異己,過程中,手段黑暗殘酷;坊間早已知悉;來自權威的小道消息;證明:"雞蛋再密也有縫"。

「小蔣」,出外巡視抱小孩,滿臉笑容親民,唯知道內情的我等「草民」,知道「蔣氏
朝」的「宫廷內鬥」正在進行。所以,外表看似笑盈盈,也許心裡正慌;或者,手下已分憂,已做掉了其中一個白目的異己。

中國的「習近平」,對外風光,盛大排場;以「反腐打貪」整肅權力的敵人;且欲對台灣趕盡殺絕,以遂中國「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事實上,看得出:「外強中乾」的「空包子」,權力不穩而焦慮、躁進不已。

歷史的實踐證明:「亞洲價值」,是建立在「血統論」基礎上的「人治」和「走私」的家族政治;是黑暗、殘酷和醜陋的人性一面的表現。

有意思地,德國「公共電視」的專題報導:「普廷世代」;就「俄羅斯」在日前大肆逮捕集會抗議政府高官貪污的群衆,被捕的人數多達上千人。

抗議者,大都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後蘇聯世代」出生,也就是成長在「蘇聯」(UdSSR)解體後,也是人民開始脱離集體控制;在歷史上,相對於長輩世代,不知有「冷戰」和「集權主義」,開始享有較多的民主、自由和物資充裕的生活。年紀介於十七歲至二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世代。相當於台灣的「後解嚴世代」,生來就是在自由民主的大環境。

然而,年輕世代為何抗議?節目中,「主持人」訪問一位作家;他以「普廷世代」形容年輕人;從出生後,識人開始,就老是看到「俄羅斯聯邦總統普廷」(Präsident Russlands:Wladimir Wladimirowitsch Putin),和他的「那幫人」,在輪流玩權力。

「普廷世代」,對在位太久的當權者「普廷」(Wladimir Wladimirowitsch Putin)厭倦不已,感到看不到自己的未來。這種多年來沉溺在操弄權力的泥沼中,難以自拔的「走私」,「那幫人」已忘記,後代會長大的事實。

「老人政治」最大的天敵,不是年輕世代,而是不想讓路的「老政客自己」和「權力家族」的「那幫人」。「革命」,就是來自泥沼。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