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 《「湊上去」》

圖片
最早開始「走市集」,是在初中二年級時,學校對於俺這種第一屆的學生加強了課後輔導的時程。於是,晚上八時才下課,俺沒有住宿在學校,而是頂著夜風或寒雨,騎鐵馬回家;次日,趕早出門又去上學。 當時,真有苦日子輪迴的無奈。然而,對台灣政治現實和不公不義社會結構的理解,也從那時得到啟蒙;趕上有限度的「中央民議代表的增補選」活動,在晚上回家途經台北市南機場附近,有黃信介、康寧祥,•••等「黨外」的演講,俺禁不住調轉鐵馬,騎到場子附近旁聽。 當時,總可以察覺有「便衣卒子」埋伏監視;另有一個特色,就是有湊上來趕集的烤香腸、彈珠檯的流動攤販,跟著遊走不同地方的場子,還提醒俺場次路線時程。 寒風中,行動燈光下,燒烤香腸的煙氣和煮玉米的熱氣似乎襯出台灣民主抗爭意識的生機。俺就如此地,理解和接觸台灣這片土地上庶民渴望自由民主的真實面,反而對於在學校課堂上屢考高分的中國歷史、中國地理更疏離,更有批判性的質疑。 之後,隨著台灣自由化和民主化的進程,來到高中、大學,陸續接觸和認識台灣歷史、地理、人物,一路站在台灣這片大地上的自信;看到台灣的解除戒嚴和解構,年紀也來到人生初老,思想能力更能洞察現象直探本質。 說來,俺很懷念初中時期的好奇、叛逆歲月,下學後不趕快回家而是去趕民主運動的「黨外市集」,湊上去買一支烤香腸或水煮玉米充饑,甚至再玩一把打彈珠檯,到演講收場才回家,已經是晚上十一時多了。 台灣的民主已從「黨外」發展到「多黨」,俺也不再去趕市集的造勢場子聽演講了!許多新興政黨,淪為說不清楚、講不明白自己政黨對台灣的國家願景,而淪為「政治地攤黨」,以話術媚俗於社會;說來說去,就是賣劣質的「中國神器」,迷惑社會必須相信「中國皇帝」,沒有靠中國就會死。 這般虛無現象,呈現給本土台灣人看到的是,到中國北京趕集,凑上中國,替中國說好鬼故事。俺自傲於青少年時期湊上去的民主洗禮和啟蒙,使自己現在能看清楚和拒絕那些賣假貨的趕中國市集的走卒子。

園藝生活筆記 - 《「從愛玉子到無花果」》

 炎熱難受,冰飲消暑!其中,「愛玉冰」最難忘;數十年前的學生時代,放學後在路旁冰品攤,來一碗‘’五塊錢‘’價格的「愛玉冰」,清涼痛快。現在很難想像,那種便宜的價格。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那時候,看到冰攤上放著晒乾作樣品的「愛玉子」,也不曾去想到,現在種植在自家的「無花果」。它們是‘’同科的親屬‘’!都是「桑科榕屬」植物;「桑科」是一個大家族。

「愛玉」是「台灣特有亞種」,上世紀初的1904年,在「嘉義縣梅山鄉」被採集到樣本,最初被認為是‘’新品種‘’。後來被更正為較早發現的「薜荔」變種。「愛玉子」的學名被定下來,是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


成年後,遊歷過世界上許多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和見識多元的文化風貌,對於「水果文化史」很有興趣,也從收看日本NHK的「趣味の園芸」節目和閱讀月刊,對「果樹植物學」更感興趣。

此後,在自己的園藝生活實踐中,我對「舊約聖經」中所提到的幾種果樹的產地和散播的「果樹文化史」進行考證。「無花果」是其中之一的「經典果樹」,成為自家花園的果樹植裁也二十多年了。

「無花果」,現在遍植在世界上許多地區,早已遠離「小亞細亞」和「喜馬拉雅山區」的原產地;當然是「外來的」(exotic)‘’原生種‘’。現在的許多「無花果」品種都是園藝培育(cultivated)出來的。



人類對「無花果」的人工培育,上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希臘人,對「無花果樹」的馴化;正如同,人類馴化動物成為家畜和竉物,都是經濟效益的考量。在德文字義中,經濟(Wirtschaft)的原意起源之一是「家計管理」(Haushalt)。

「無花果」既然已經成為人類的家庭園藝果樹之一,甚至是「人氣果樹」;常見困惑愛好者的問題之一是“熟度拿捏”不易;掌握不宜,會影響口感。其實,「無花果」不是“無花”,而是,花向內長在果體內,花形很小,必須切開來看,就可以一清二楚,原來如此!大家吃「無花果」,都在“吃花”。 


「無花果」容易繁殖;每年暮春的三、四月,我都以剪枝扦插在「多肉植物」生長的介質裡,成活率約八成;其他時候,用「高壓法繁殖」,大約一個半月可知成敗。經驗上,許多果樹或香花植物的繁殖,「高壓法」和「靠接法」的成活率較高。園藝生活的樂趣之一在於‘’試著做,做中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神豬虎頭柑」》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