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國戒嚴」的時代,每年的‘’十月一日‘’是敏感的日子,草民的生活作息活動必須皮繃緊;當天,不可有‘’慶祝‘’或‘生日快樂’的暗示。
尤其,報紙的標題文字排版和影音媒體的播報,總編輯和印刷廠的主管、主播,必須有警覺:當天不可給草民坊間有“國恩家慶”的喜悦感。所有的團聚活動最好延後,以免「外來黨國」不開心而招禍上身。
如今,台灣已民主化,以前的荒謬,仍發生在中國,許多‘’禁忌‘’出現在「法西斯黨國」的禁制令上,有說的、沒說的,不可以的,就是不可以!一切,都在數位CCTV的嚴密監控中,不許‘’出事‘’!以確保黨國的「生日快樂」。
這是典型的「奴隸國家」,舉國上下,為‘’符咒‘’:「生日快樂」的枷鎖而痛苦地互相折騰。
賀歲七十,其實是很敏感的!七十,距離平均天壽,說遠不遠;距「百歲人瑞」,就只好「其命維新」,不宜自暴自棄拖日子。不過,老當益壯成為不知退的「老賊」也非好事。老人打「少棒」,兒童去那兒玩?
有一位友人,老父九十九歲生日,家人的朋友前來賀歲。有一位‘’白目女客‘’,見面就對「壽星」說:“恭禧阿公長命百歲!”。在場的家人賓客,跟著起哄:“快了!快了!阿公加油,再一年就可以百年了!”。聽起來,「百年」,總是讓人悲喜交織。
以前,人生七十古來稀!百歲人瑞不簡單!不過,友人私下曾透露,他的老父曾想‘’尋短‘’:“活得不耐煩,那兒都不能去,只能坐在那兒喘,有氣無力地看著没營養的電視機入睡”。
中國的歷史悠久,皇權朝代更迭頻繁,皇帝的壽命大都不長;這可能是中國人喜愛自作聰明:高呼“萬歲!萬萬歲!”的原因。
俺在小學時代,老師規定,‘’十月三十一日‘’當天來學校,要穿著整齊,老師帶隊到學校設立的「介壽堂」,先立正三鞠躬祝壽,再同聲呼喊:“蔣總統萬歲!萬萬歲!”。
據說:“他老人家”,轉進到台灣後,曾經對‘’十月一日‘’這天「痛心疾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18年10月1日
世界小事筆記 - 《「自閉一條龍」》
各種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對抗米國的「關税戰」已經失敗。礙於「死要面子」和領導人患了中國的「國粹病」:「死要面子」,而換個說法:“戰略轉進”,由「改革開放」改為「自力更生」;换言之,就是「關門换褲子」。
最能體現「改革開放」戰略的政策,莫非在經濟場域的「國際貿易」,與世界市場接軌,尤其與「資本主義」大國和民主法治的大國交換「比較利益」,以完善「市場經濟」的建設工程。
不以此途徑深化改革,而自憐自怨於以「米國」為首的「反華勢力」又對中國實施「單邊主義」的霸凌,實在是典型的「國粹病」, 也是「不治之症」。
過去,「改革開放」就是要先從精神上認知自己的落後和不足而「實事求是」。如今,中國倒退回去「自力更生」的戰略;既然自溺於此,那就不妨同時「閉門思過」:為何‘’Uncle Sam‘’「米國」修理「牆國」,有不少「台灣郎」叫好給讚?
實在是「牆國」以往對台灣的惡劣行徑不得人心和同情,於是只能心灰意冷,「放棄壞阿斗」!
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2014年10月1日
哲學人生筆記 -《「顧影自憐」》
有時候,影子會嚇到人;甚至,時辰不對,還會嚇壞自己。中國強勢在香港全面管治,背棄實施「一國兩制」的國際承諾,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中國的身軀龐大,陰影籠罩的範圍也大。尤其,中國以龍作為民族圖騰,而龍的身形扭曲,投射的身影也就擴大扭曲。鄰國,活在龍的陰影籠罩之下,想必坐立難安。
鄰國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其實這太消極了。積極而言,各國應該樂於與中國玩「遊龍戲鳳」的;也就是為了現實的國家利益,而與中國平等互惠和友善相處。
中國,長期的立場,一直認為世界上有邪惡的「反華勢力」,企圖分裂和弱化中國,包括「和平演變」,或者「寧静革命」。這些勢力,都是中國堅決反對的。遵守與尊重合約、協議或口語承諾的法律價值,中國的態度,是以政治力解釋而立場被質疑的。
法律,是生活經驗的理性秩序總結,讓人群的互動有規則指引,也是最低的道德和習俗的規範。進步的法律思想,反映著民族的智慧和國家的意志理性,在官方的政策、文書和話語中,表現出多元價值和嚴謹自制的文明。
國家與民族有智慧,就愈能表現自信,以平等和外國相處。中國,即使在實踐經濟的「改革開放」戰略,取得重大的成果;但是關於國家「政改走向」的戰略,却毫無安全感和缺乏自信,因此對於「普世價值」的實踐,常以高亢強硬的立埸反對。
顯然地,中國的民族心態,一直未從過去被「帝國主義」強權欺凌的屈辱中走出來,而陷在「顧影自憐」的「羡憎交織(Ressentiment)」的困境中。
香港回歸中國後的磨合困境,正是中國被自己的影子嚇壞而左支右絀的典型。法國政治哲學家「托克維勒(Alexis de Tocqueville)」的名言:“當過去不再能照亮未來,人心如同行走在黑暗中!”。這正是從香港看到中國的現代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