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被歧視」的理解》

圖片
「被歧視」, 一種相對於「歧視」在主客位置上的位差。總之,互看「不對位」的視覺上和心理上的偏差。文化的、宗教的、族群的、部落的、語音的,•••無所不在。 「被歧視者」將感受說出來的時候,必然是一種被排斥的、被看低的自卑和受傷;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被歧視」來自相對者的「優越感」。每個生物系統都存在「歧視」和「被歧視」,關鍵在於「實力」,那才是「被歧視者」必須武裝自己的條件。 曾經貴為米國總統的川普君,連任失敗後回復「死老百姓」的地位,多案的官司纏訟,不免感嘆「被歧視」。那就是失去權力,也就失去特權;虎到平地被狗吠,很正常! 最近,台灣的郭大富想選總統被徵召不成,心理和自尊頗受創,支持者傳出其在過程中「被歧視」。浮世以成敗論地位。不虛也! 中國人,近來熱嗆香港「國泰航空」的空服員歧視中國乘客;事出於,中國乘客對於要求提供「毛毯」的英語說成了要「地毯」,而被空服員嘲笑且相傳於同事之間。此舉,引來「中國人玻璃心症候群」的發作,以前的「百年民族恥辱」又被喚起。 回想過往到現在的大小敘事;別忘了!中國自己常欺侮鄰國,要求朝貢天朝和漢族的天子;中國人更常仗勢欺弱;對周圍的鄰人,常駡人「小日本鬼子」,「鬼島呆包子」、「高麗棒子」、「越南蠻子」、「夷狄番子」、「西番犬戎」,•••。 俺的老中同學透露著:中國廣大地域人口的互相歧視多矣!北京人歧視上海人,男人懼內而侍妻;上海人又歧視廣東人,後者好吃陸海空的各類野味。有意思地,以政治地緣上的遠近來決定歧視的程度。 上海、廣州的「城市經濟」較有發展;北京來的老中同學給的評語是:中國地廣人多,有歧視是多元文化現象,「夷狄犬戎」入中國則漢化,「被歧視」是異族同化進程中的自然現象。就忍著唄!佛教東傳中國,梵語讀音“अमिताभ"(Amitābha)現在不都習慣著唸「阿彌陀佛」?! 天啊!這樣的大國衆民,自以為是的心態,難怪會讓內外的弱者恐懼,活得沒有人的尊嚴。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人生故事筆記 -《「十月的始末」》

在「黨國戒嚴」的時代,每年的‘’十月一日‘’是敏感的日子,草民的生活作息活動必須皮繃緊;當天,不可有‘’慶祝‘’或‘生日快樂’的暗示。 

尤其,報紙的標題文字排版和影音媒體的播報,總編輯和印刷廠的主管、主播,必須有警覺:當天不可給草民坊間有“國恩家慶”的喜悦感。所有的團聚活動最好延後,以免「外來黨國」不開心而招禍上身。 

如今,台灣已民主化,以前的荒謬,仍發生在中國,許多‘’禁忌‘’出現在「法西斯黨國」的禁制令上,有說的、沒說的,不可以的,就是不可以!一切,都在數位CCTV的嚴密監控中,不許‘’出事‘’!以確保黨國的「生日快樂」。 

這是典型的「奴隸國家」,舉國上下,為‘’符咒‘’:「生日快樂」的枷鎖而痛苦地互相折騰。 

賀歲七十,其實是很敏感的!七十,距離平均天壽,說遠不遠;距「百歲人瑞」,就只好「其命維新」,不宜自暴自棄拖日子。不過,老當益壯成為不知退的「老賊」也非好事。老人打「少棒」,兒童去那兒玩? 

有一位友人,老父九十九歲生日,家人的朋友前來賀歲。有一位‘’白目女客‘’,見面就對「壽星」說:“恭禧阿公長命百歲!”。在場的家人賓客,跟著起哄:“快了!快了!阿公加油,再一年就可以百年了!”。聽起來,「百年」,總是讓人悲喜交織。 

以前,人生七十古來稀!百歲人瑞不簡單!不過,友人私下曾透露,他的老父曾想‘’尋短‘’:“活得不耐煩,那兒都不能去,只能坐在那兒喘,有氣無力地看著没營養的電視機入睡”。 

中國的歷史悠久,皇權朝代更迭頻繁,皇帝的壽命大都不長;這可能是中國人喜愛自作聰明:高呼“萬歲!萬萬歲!”的原因。 

俺在小學時代,老師規定,‘’十月三十一日‘’當天來學校,要穿著整齊,老師帶隊到學校設立的「介壽堂」,先立正三鞠躬祝壽,再同聲呼喊:“蔣總統萬歲!萬萬歲!”。 

據說:“他老人家”,轉進到台灣後,曾經對‘’十月一日‘’這天「痛心疾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18年10月1日 

世界小事筆記 - 《「自閉一條龍」》 

各種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對抗米國的「關税戰」已經失敗。礙於「死要面子」和領導人患了中國的「國粹病」:「死要面子」,而換個說法:“戰略轉進”,由「改革開放」改為「自力更生」;换言之,就是「關門换褲子」。 

最能體現「改革開放」戰略的政策,莫非在經濟場域的「國際貿易」,與世界市場接軌,尤其與「資本主義」大國和民主法治的大國交換「比較利益」,以完善「市場經濟」的建設工程。 

不以此途徑深化改革,而自憐自怨於以「米國」為首的「反華勢力」又對中國實施「單邊主義」的霸凌,實在是典型的「國粹病」, 也是「不治之症」。 

過去,「改革開放」就是要先從精神上認知自己的落後和不足而「實事求是」。如今,中國倒退回去「自力更生」的戰略;既然自溺於此,那就不妨同時「閉門思過」:為何‘’Uncle Sam‘’「米國」修理「牆國」,有不少「台灣郎」叫好給讚? 

實在是「牆國」以往對台灣的惡劣行徑不得人心和同情,於是只能心灰意冷,「放棄壞阿斗」! 
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2014年10月1日 

哲學人生筆記 -《「顧影自憐」》 

有時候,影子會嚇到人;甚至,時辰不對,還會嚇壞自己。中國強勢在香港全面管治,背棄實施「一國兩制」的國際承諾,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中國的身軀龐大,陰影籠罩的範圍也大。尤其,中國以龍作為民族圖騰,而龍的身形扭曲,投射的身影也就擴大扭曲。鄰國,活在龍的陰影籠罩之下,想必坐立難安。 

鄰國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其實這太消極了。積極而言,各國應該樂於與中國玩「遊龍戲鳳」的;也就是為了現實的國家利益,而與中國平等互惠和友善相處。 

中國,長期的立場,一直認為世界上有邪惡的「反華勢力」,企圖分裂和弱化中國,包括「和平演變」,或者「寧静革命」。這些勢力,都是中國堅決反對的。遵守與尊重合約、協議或口語承諾的法律價值,中國的態度,是以政治力解釋而立場被質疑的。 

法律,是生活經驗的理性秩序總結,讓人群的互動有規則指引,也是最低的道德和習俗的規範。進步的法律思想,反映著民族的智慧和國家的意志理性,在官方的政策、文書和話語中,表現出多元價值和嚴謹自制的文明。 

國家與民族有智慧,就愈能表現自信,以平等和外國相處。中國,即使在實踐經濟的「改革開放」戰略,取得重大的成果;但是關於國家「政改走向」的戰略,却毫無安全感和缺乏自信,因此對於「普世價值」的實踐,常以高亢強硬的立埸反對。 

顯然地,中國的民族心態,一直未從過去被「帝國主義」強權欺凌的屈辱中走出來,而陷在「顧影自憐」的「羡憎交織(Ressentiment)」的困境中。 

香港回歸中國後的磨合困境,正是中國被自己的影子嚇壞而左支右絀的典型。法國政治哲學家「托克維勒(Alexis de Tocqueville)」的名言:“當過去不再能照亮未來,人心如同行走在黑暗中!”。這正是從香港看到中國的現代啟示錄。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