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自我解構」》

圖片
「面向事實,呈現真相」,這是對現象檢定的目的。以上的啟示,來自聽多了也見夠了「話術」,經歷過事件過程,只要時間夠久,那套自欺欺人的「話術」會自我解構。 馬先生,曾經貴為八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卸任了仍享受台灣人民血汗的供養和禮遇。有政治倫理和誠信者,至少應該表現出以往自我標榜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溫、良、恭、儉、讓,以捍衛其黨長期向台灣人民宣示的反共和捍衛中華民國。 面對「共匪」,這個中國國民黨曾經強制台灣人民必須反對的叛亂組織,「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而且,「反共必勝,復國必成」。如此的「反共國策」所加之於台灣人民的要求和犧牲,都是為了捍衛遷佔台灣的中華民國。 如果共匪滅中華民國和吞併台灣的帝國主義領土野心不死,馬前總統有何理由自我矮化,踐踏國格,無原則地「客隨主便」任由共匪羞辱,還必須表態非常滿意於被矮化和被羞辱,而且超乎預期?這已是精神病態的樂於受辱。 個人甘於自賤和被共匪作賤,台灣人對甘之如飴的馬先生可以不足為惜的!也可無視於這位馬先生的存在。反而,可以用台灣人的角度看到,外來黨國虛構的反共敘事,正由其造神的「黨國之子」在自我解構中。

哲學人生筆記 -《「好想回家」》


「台灣是家」的基礎,在於有「好想回家」的「想家」念頭。「台灣意識」和「自灣主體價值」,就是在國外狂風爆雨來襲,也受到挫折,有不安全感時而興起「不如歸去」的願望,「好想回在台灣的家」的那種盼望,甚至「被隔離」一段時間也願意的衝動都宣洩出來。

可見,平常即使「中國的月亮比表較大」、「台灣是鬼島」,「窮山惡水出刁民」這種貶抑台灣的不堪用語,都出自那些心嚮「厲害了中國」的「遊民」。如今,「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中國已非樂土而是危機四伏,自顧不暇的「危國」;不知何時,有可能被「紫禁城」,被「封城」,瘟疫的威脅潛伏,極大可能,求救無門。

這時候,才想到,還好!「台灣是家」,可以回去;只要有一絲機會,遠離「危國」才是理性的抉擇。畢竟,先求生存,次求發展;「存在先於本質」。台灣是所有認同「台灣是國家」的人「好想回家」的方向。

台灣,被部份外來勢力者貶抑、被中國打壓,被國際現實的勢力忽視和孤立;只要台灣人不自棄,願意生根台灣這片土地,美好壯麗的山海可及的大地,台灣有許多說不完的優點和優勢;至少在出國後可以「好想回家」。

「戒嚴時代」的末期,「黨外運動」也幫助實現「老兵返鄉」的願望和權利;也推動海外台灣人的「鮭魚返鄉」,俺都曾經走過那段歲月。前者,許多老兵返中國原鄉後,大部份又回到台灣,這裡才有家的感覺;住久了也是台灣人,有的老兵伯伯,早已另成立自己的家,也已生根在台灣,有家人在這裡盼望回來,怎能不好想回家?!

為出國在外的台灣人留一盞燈吧!只要永不熄燈,台灣就永選像暴風雨中的燈塔,在引領外出的台灣人回家。
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法哲學筆記 -《「燈塔」》
2017年6月14日

台灣,不必在意現有「邦交國」的「庫存」;中國自認崛起,想要收購和認養「邦交國」,以彰顯大國實力。在國家戰略上,台灣人以「平常心」看待「中華民國」的「邦交國」被"逐一",或"整批"的收購,乃是大勢的必然。

換個角度,也許,仍有少數被中國窮盡能力而買不走的,可貴的「邦交國」留下來。對自認「大國崛起」的中國,是「玻璃心」的嚴重受損。

台灣人民,出自對土地的認同,重新定位台灣,浮現國家已經事實存在的戰略價值;輕鬆地看待「零庫存邦交國」的可能出現。同時,將台灣人民國家發展的戰略,轉向更寬廣的、浩瀚的創新和價值的空間。

現有的「邦交國」待價而沽,終於離去,就給予祝福;投靠中國;對「番邦」和中國,只會出現「邊際效用遞減」,成為不可承受的沉重和承諾。

另一方面,對台灣有戰略上的長遠利益。日後,願意與拋棄虛幻的,邁向正常化的「台灣國家」,不拘形式地交往的「番邦」,也將逐一地,或成群地浮現出來。只要台灣宣示意志:台灣就是「她自己」;稱呼中國,就是中國,以示睦鄰和尊重。

台灣已有事實獨立的「客觀存在」基礎;在「後獨立」事實的時代,就由幾代的台灣人,分工合作來落實「正常國家」的偉大工程。台灣意識、教育、軍事、修法、釋憲,都是在為「正常國家」立下基礎。

捍衛自由、鞏固民主,形成「正常國家」;台灣,立志成為世界上引領高貴價值的文明燈塔;不應再虛擲善意於期待中國,玩弄「語障」於虛幻的神學語境。中國,對於台灣,就是一個在「國際法」上,不具有「主權聲索」權利資格的「外國」。

對中國的關係,不應該成為台灣內部無意義的爭議。對中國的認知和好惡,就由台灣人民自由地去探索。

台灣,以平等對待任何外國,即是善意。「零邦交國庫存」的出現,對台灣,值得期待;有如「櫻花飄落」、「鮭魚返鄉」的壯麗轉化;舊時代「國家神學」的幻滅,是新時代「國家哲學」的開始。

相關文章:
法哲學筆記 -《「釋憲」的「台灣人國家」》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