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的「大流行」(Pandemic),已惡化成「全球化」的形勢 ; 歐、米各番邦受災情形愈來愈嚴重。「流行病」(Epidemic)的對治政策,涉及公共衛生資源的分配,尤其在「大流行」的形勢下,有限的醫療資源供給,不可能充分對應醫療的需求。
英國政府,曾經有「群體免疫」的政策宣示,却遭到爭議而有所修正。公共資源的供需,可以說,「群體免疫」出自一項「古典政治哲學」:「 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法文字義,就是「不去管理」。
市場,在古典的自由基礎上,政府究竟可以涉入多廣多深 ?從「自由放任」的經濟「自由主義」到無所不管的「共產主義」,英國正是多元思想交流的聖堂。
英國的「群體免疫」想法,只可能出自信仰「小政府」價值,而且推動「脫歐」(Brexit)政策過關的「保守黨」政府 。若是信仰「大政府」價值的「工黨」執政,就不會提出如此嚇人的「放生政策」。
不過,幸好不是「工黨」執政,否則,若英國仍留在「歐盟」,應對瘟疫「大流行」的慘烈,堪比歐陸幾個鳥番邦,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等與牆國親近的「歐洲親家」。
「群體免疫」之嚇人,在於政府資源投放的「主觀性選擇」和「不公平」。前者,被放生的族群,大致上,是那群對「國民經濟」生產力貢獻的「期望值」已偏低的老賊,會佔用較多公共衛生資源。後者,實現「社會公平」的價值,正是「工黨」高舉的「社會主義」大旗,政府應全面照顧人民,聽起來,很誘惑人。
前後加總之引起争議和招來老賊的抗議不休,在於「物競天擇」的殘酷,嚇壞其實不止老賊,還包括經濟上的不同階級。「富人怕死,窮人認命」,前者怕身體免疫不成而早掛,徒留「身外之財」没用完,好處大都留給國家。後者,就怕身體為生活三餐拼命,那堪再來「天擇」的免疫競爭,不是早掛就是只剩半條命。
國家和政府形或的基礎,在於「社會契約」的約定;老賊群體的不滿,主要可能在於,辛苦大半輩子,正在退休享福,遊山玩水去,竟然被政府放生去參加物競天擇的競賽。怎麼不早說呢? 抗議! 抗議!
關鍵在於,政府有「群體免疫」的「偉大鳥主意」,怎麼不早説呢?但是,有錢難買早知道!當前的「大流行」形勢,據說,只有台灣因不信任牆國而「超前佈署」。說來說去,「武漢瘟疫」的起源,「內線消息」,只有「米國總統川普君」和他的「好朋友」,「牆國天皇習大大」(President Xi)知道。此外,Sorry!各路番邦只能陪著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