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絆的哲學 - 生計篇」》


瘟疫大災蔓延世界,除了大量的生命折損受創;世界各國的經濟幾乎陷入停滯;企業也被迫停工、停產。讓不少人焦慮的,是個人有可能失業或停業;没有營業的需求,就會影響家計户的收入,生活所需的開支也受到限制。 

疫災,還看不到休止的訊號;世界經濟的前景不容樂觀;企業和從業受僱者的在職風險和收入減少,都會引起相關者的焦慮。從「總體經濟」的角度理解,「家計收入」的減少,必然減緩市場交易「流量」(Flow)的速度,「乘數效果」折減,反映在財富「存量」(Stock)的減計。 

「國民經濟」的金融稳定牽涉社會安全和信心,就怕企業破產、倒閉,債信履約不行,造成「流動性」的緊縮危機。「國民經濟」的重大系統性危機,有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肅條」,原因出在「有效需求不足」。另一者,是本世紀的「金融危機」,原因出在過度擴充「金融信用」,以致造成「資產泡沫」。 

前者,讓政府的角色和功能擴大,採用經濟學家「凱恩斯爵士」所建議的「財政政策」,擴大「政府支出」於公共建設。後者,讓以米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為領導者的各國「中央銀行」,透過「貨幣數量寬鬆政策」(QE - X Policy),為「國民經濟」創造信用,以紓解「貨幣供給」(Money Supply)不足的困窘。 

目前,各國政府面對疫災所引起的經濟停滯,大致上,以上述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社會補貼」的合用,算是「雞尾酒療法」。不過,有些國家的政府領導人焦急地想要「復工」,有可能像「暗室抓黑貓」,忘記了應該先抓的是「瘟疫病毒」。 

人類的通病,有一種「心理瘟疫」,就是「病急亂投醫」,徒然;最後,只好「請鬼開藥方」。原因何在?人類善忘歷史教訓,以致總會重演悲劇;相似的悲劇本一再重演;而悲劇是喜劇的影子。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