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俺觀察「中國天皇」習近平的失措與失政,有些感嘆:“可惜矣!錯失「民願」,找錯「美夢」,一錯再錯!”。
在歷史上,這些現象有「法西斯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作「前輩」;彼輩都患了「大頭症」;以為世界以他們為中心。實際上,權力在手,却讓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陷於「天怒人怨」。
彼輩奉行「極權主義」,幻想權力的「效用」無限大;殊不知,權力也有「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權力承受不起一錯再錯,每增加錯誤一次,就遞減權威一次,離「民願」愈來愈遠,「民怨」愈來愈多。可以預期地,「寡人在即」,愈來愈没有自信。
加上,欺騙是「極權統治」的手段,擴大對外宣傳的「大外宣」,也只是遂行歷史上的「德國納粹黨」宣傳部長「戈培爾」的話術策略:‘’謊言愈說愈多‘’。
獨裁者的興起出於偽裝,却自敗於本質上的無能和知識貧乏。這也是權貴後代不可被委以治國大任的原因。彼輩都患有「大頭症」:嗜權而無能。
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會敗事的墨索里尼」》
2019年6月13日
曾經在英國治理下享有法治保障的香港,在「主權移交」牆國後,被承諾和保障的「一國兩制」下的「自治權」正逐一地流失;或者說,被牆國逐一地收繳。
牆國的‘’言而無信‘’,不可期望,已經是罄竹難書;漢語語境中有「君子重然諾」的強調,隱喻「漢語人」中多言而無信的「小人」;以話術和語障先欺騙過手再揚長而去。
德國友人到牆國行商訂約,俺的送行祝福語必然有“漢語人多欺,自欺也欺人”;那是「漢民族」的民族精神病態,不欺無以過活;擅於說大話、謊話、虛話、廢話,假話以志得意滿,對方才轉身,被背後開槍捅刀是家常便飯。俺的「祝語」變「警語」,老德友人事後相逢,頗有同感,已是不堪回首。
目前的香港,正承受「一國兩制」破滅之苦;台灣人貪財、怕死又好名,偏又「鸚鵡學舌」,學說捲舌音的漢語,被自欺欺人也是必然的。「南國打狗城」和「北國天龍城」的「特首」,正打算一事無成就“落跑”,是城民「現世報」的「自欺欺人」最佳話術案例。
俺,在年初接待來訪的牆國友人,杯酒交談牆國鳥事,「老中友人」對俺暢言不止,看得出來,悶壞矣!在牆國「七不講」又被監控,言論不自由,見到俺如見「自由女神」;友人笑說牆國出不了「希特勒」,却出了「墨索里尼」。俺聽完鳥話,理解矣!
「墨索里尼」是「法西斯義大利」的元首,想獨裁集權,也想學「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的擴張野心,却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被拘失勢;還有勞「希特勒」派出特種部隊營救出來。同樣是獨裁暴君却敗事,「希特勒」在言談中流露出不屑與鄙視。
「牆國天皇」想超越「牆國太祖」集大權於一身,意圖爭強於域外,對囊中物香港的「一國兩制」更是視為獨裁路上的障礙而逐步侵蝕收權。同時,對內的整黨、肅軍以清敵更是必然,以求皇權永固。
歷史昭彰,能力不足的庸人,遇強則弱,在對米國的貿易談判中屢戰屢敗,終至大勢已去,俺與「老中友人」都不意外。
__________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墨索里尼找你」》
2019年2月26日
「小熊維尼」,是 討喜的造型,被禁!「墨索里尼」,是被‘’倒吊死‘’的義大利「法西斯」黨魁,就如同「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都是不祥的「人物名詞」,未被禁。
「指涉」(Reference / refer to),是一種「代名詞」的功能,背後是‘’意有所指‘’。
在原始的「部落社會」時代,「表意」的語言和文字的敍述能力不足,常以「圖像+符號」作為‘’被指涉‘’的對像(referent)。漢語的成語中有「指桑罵槐」,是此中的經典。
「指涉」的功能很強,典型的「槓桿作用」,‘’四兩撥千斤‘’。歷史上,極權專制的國家難以為繼的前兆,必然先出現「語言枯萎」的現象;國家社會的語言禁忌愈來愈多,「噤言」成為默契;「語言庫」所剩下的,大多是歌功頌德的媚語和謊言。
俺在德國求學時,意外地,找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DR,東德)出版的「德文縮語辭典」,大部份的辭條都涉及特定的階級和組織的敍述,可以說,就是「黨文化」横行的作品。
很驚訝地,豐富優美的德文,在詩人歌德、席勒或哲學家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筆下,宏偉博大的思想和文化,以及文明都難得一見。
可想而知,「語言庫」日漸枯竭,國家社會的溝通就僅能在有限的詞量中苟延,人民的思想能力必然退化而日益愚笨,與民主國家社會的文明創造力差距更大。
中國的「元首」,習近平,受限於成長過程中「黨文化」和「毛澤東影子」的塑造內化,以為治理國家必須用目前的「習近平思想」指涉草莽劣痞的「毛澤東路線」;以致,「改革開放」四十年倒退走,跌進「皇權黑洞」。
中國的「國家神學」呈現蒼白貧乏的本質;却又要編織表象的「中國夢」。經驗可知,即使是「美夢」,也要充斥歡樂和希望。
如今,「小熊維尼」的造型和語境已成為中國的語言禁忌,是中國的悲哀;恐怕,「墨索里尼」的下場會成為自我實現的符咒,出現在習近平的夢中。
日有所思和噤言的焦慮,夜有所夢;以漢語表述的成語「葉公好龍」,所指涉的故事,習近平最好不知道。
__________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香江紅火》
2014年9月30日
香港人民,在主權回歸中國後,流失權利的危機感日益嚴重;有中國學者友人表示困惑:"香港人,所享有的自治權利和自由,已好過中國內地各省和自治區的人民了,直選「特首」,頂多也只能有一人當選,又不是每個香港人都成為「特首」 ;「中央」讓權給香港是輸血吶!"。
另一位香港女性友人,在同一個商務場合,用「港音」感謝我的關懷和鼓勵:"真想不懂,北京讓香港人真正地直選「特首」,有這麼嚴重嗎?"。口氣,很像台灣的「阿扁總統」。
她,一個有英國律師資格的中年專業女性;為弟弟在「佔中」行動中,被「阿Sir.」的「辣椒水」傷了雙眼而憂心不已。她,手機不離手,關心情勢的變化和弟弟的傷情。
香港,在「英治」的一百五十餘年期間,是「日不落國」的治理典範,也發展成為英國在世界上的重要貿易和金融中心,被譽為「東方明珠」。
「主權回復」,是中國的歷史機遇,可以補充實踐英國治理時期的不足,讓香港更進步繁榮,以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包容與支持。
可惜啊!香港的現實發展,事與願違,竟然在 「主權回復」 十七年,就發生了‘’關門打孩子‘’的「家暴」事件。希望情勢不要惡化成類似六十八年前在台灣曾發生的「二二八悲劇」。
對於身為台灣人的我,究竟能對朋友的「中國結」和「香港結」的糾葛,有何解决方案?
也許,現實的困境,在於不同文明價值的衝突所致。雙方的文明認知,有磨合的困難;正如中國的漫長歷史中,佛教傳至東土,唯有博大包容的文化才足以融合來自古老印度文化的偉大宗教。乃至後來,蔚然有中土偉大的「漢傳佛教」。
中國過於強調「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正統論」,抱持‘’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的「同化觀」意志。殊不知,「多元並存」是偉大文化的特色。
最後,我以詩人「白居易》」的「憶江南」的部份詩句,與中國和香港友人共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能存在的精神價值,只有偉大的文化。至於任何個人的權力和歷史地位,是無意義的。相互包容的文明精神,才能成為生命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