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 《「熱情冷血」》


聖國政府推出「一萬元的急難紓困方案」,想幫助賣玉蘭花的、舉廣告牌的,…各類無保險的草民。結果,沽名釣譽的善意,引來偽善矯情的愚弄反效果。 

「公共政策」常見政府自以為的善意,却反而自困於防賊的牢籠。紓困於非常時期的經濟「有效需求」不足時,「財政支出」是用於國家的人民,應該愈廣乏愈好,而不是陷入官僚系統和稅吏的查證程序。反過來說,政府向人民收税,人民可曾要求政府拿出「合法政府」和「政府支出」合理的證明? 

條件,應該只要是聖國的國民即可,何必用一堆各式各類的資格和證明文件。政府,若僅想防弊、排富,推出此一「急難紓困方案」,只是折磨弱勢理解能力的草民,製造更大的民怨,還不如自始没有紓困。 

「不患寡而患不均」;政府為大企業和產業紓困,唯恐服務不週,大官隨侍在側;對軍、公、教的照顧好上加好。對待弱勢勞苦又弱於言語表達的草民,却要求自證是政府所要的「合格草民」。如此,怎能說「社會安全」的「急難紓困網」無遺珠之憾? 

政府有急於搶功的沽名心態,讓一群考試取用,未諳社會底層各行各業艱苦實況的官吏;就像有些法官審案不諳民情風俗,只偏執於法條規章的文義,同樣地不可取。既然要紓困,解救「流動性危機」,資金取之於人民,用之於人民,放款唯恐不廣佈就是了。 

既然要發現金,服務到家,逕憑「國民身份證」發放給國民或有帳户就入户,稱之為「國民急難金」即可。目前政府對「急難紓困方案」的再說明、再解釋和再教戰,對急於紓困者根本是多餘的;也是庸人自擾。推出此一自找折磨的方案,不是「昏君」,就是「蛋頭學者」從政,既無擔當又愚弄弱勢的草民;正是官僚冷血的經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