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人生故事筆記 - 《3/4,「找回迷失的羊」 - 調情聖手紀實》


三、狼族相逢 

彼得,何方人物 ? 彼得是攻讀物理學的博士生,唇上留著短髭,微笑時眼睛水漾傳情,出生和中學教育在德國東部「奧德河」以東,戰敗後割讓給波蘭的德語區「西里西亞」,波蘭語、俄語和德語、英語和西班牙語都流利。 

彼得也曾留學西班牙,拜師彈得一手「佛朗明哥」吉他,尤其伴唱「拉丁情歌」,加上放電的水漾眼睛和專注於對象的眼神,好像在含淚傳情,曾讓身旁的「斯拉夫語系」的女伴,多如「旋轉木馬」,數不清楚。 

彼得是俺的好友,亞洲對他是誘人又有神秘怪、力、鬼、神的東方異境,曾讀過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的遊記;常找俺喝「台灣高山烏龍茶」和想學台語,他是讓各路美女過眼難忘的「殺手情人」。 

歐洲的許多小城有童話般的夢幻,俺接觸過的亞洲或東歐來的女人,常在失神忘我時,說出:‘’終於來到可以戀愛的「新世界」,誰都別來勸阻我!後來的故事,大多是狂愛後以狂悲收場。‘’ 

「性感人妻」艾立克不聽俺的苦勸,幾天後,不告而出走;有可能暗中隨彼得「私奔」,俺却又没有直接證據,俺不能說彼得涉嫌「誘拐人妻」,或以此「揣測」而告知仍不知情的米契爾和院長。畢竟,俺所知的,都是艾立克的片面之詞,也許是「苦悶人妻」的「單戀」,或「幻想外遇」。 

在城外機械工廠打工的可憐丈夫米契爾和修道院長報警協尋;難民私自脫離往地,不知去向,生死不明。修道院的「花蝴蝶」突然失踪了;大家都知道矣!神學士們若有所失,好像身旁只剩下「聖經」和「十字架」,苦日子來矣!「上帝女僕」的修女們的心情也不遑多讓,好像少了可怕的「女巫」。少了競爭的「新婦」,婆婆一切自個兒來。也是苦啊! 

一星期後,彼得是獨自回來的,也向俺坦白過程:艾立克在出發當天,彼得不願給承諾,突然轉念,說她想去混「龐克群」,彼得就介紹她給「佛朗明歌」的吉他朋友,他也是混「龐克群」的。 

誰誘拐對方?這「鳥事」,理未易察,事未易明,事緩則圓;反正都是「成人故事」。 

可憐的米契爾、「大姐頭」院長和德國的地方警方,白忙一場,窮焦急好幾天而無所獲。彼得回來後的前三天都忙於準備發表專業報告,無暇協尋。可能想避免事非擴大。男人在出事後,藉機躲起來,應該是「亞當本能」。俺是「濫好人」一枚,也是彼得的「好朋友」,不忍多言,也無立場。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