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雞蛋與博愛座」》

圖片
看似不相關的兩件鳥事,在無奈的浮世,竟是有相關的想像。 雞蛋,個人少吃幾粒,應該不至於餓到,非必需食品也!多吃無益!何況,蛋白質的來源多樣化矣。然而,群聚犬吠的效應,會擴大成為經濟的供需失衡現象。 在自由的市場,「看不見的手」,價格,會發揮調節功能,使供需失衡回到均衡;除非市場已失靈,被獨佔或寡佔的勢力挾持操控。 台灣的公共交通載具上,普遍設有「博愛座」;表象上看似立意良善,本質上,却是製造「特權」,鼓動自認有特權者,聲索「獨佔」或「寡佔」,引起讓人嘆氣的「爭議」。出發於善意,却流於「特權」的惡劣。 「博愛座」的英文標示為「Priority Seat」,就是「優先座」;給予一些自認有需求者,自認可以優先「求讓」或「迫讓」,却不免流於情緒上、道德上的公然勒索。 「讓」或「分享」,之所以是珍貴的價值,是在於「主動」和「出讓」,而且「讓之以禮」,而不流於表現出丟棄式的「施捨」。被「禮讓」的一方,本來就應有認知,「受讓」、「承讓」是幸福或福氣而不是權利上的「求讓」。 回到「雞蛋」的:「蛋頭問題」!春、夏的供蛋不足的群吠現象,俺注意到,那是出在供需訊息不流暢和時差;若消費者稍降低需求強度,可免於被哄檯所害。有訊息和得蛋來源者,主動分讓、分享來源給鄰友圈,不需去群聚搶購,以共渡緊需時段。 看吧!本來可以正面調節的心理緊迫和解除惡意操作的「蛋頭問題」,現在又如何了?蛋的供應多出全台灣人口每日一蛋的兩天需求量,還迫使勇於任事和做到流汗被人嫌的「尋蛋者」,農業部長陳吉仲辭去官職。 至於,那位求讓「博愛座」未遂的「女作家」,簡直自取其辱有餘,其公審「拒讓者」的「勒索文」中挾帶著提醒台灣社會,她將有「新書」在法國出版,急於去面會法國的出版商,出版給法國人閲讀。其他不知情的無辜乘客應該讓出「博愛座」。罷矣!想出門就享有特權的心態在作崇!

哲學人生筆記 - 《「節省吃!?」》


在經濟學的範疇,有論及「儲蓄的矛盾」;在人們的曰常生活中,也常聽到「省著用!」,或「別浪費!」。現實的經驗是「由奢入儉難」,過慣充裕富足,吃飽撐著的好日子,有一天,被要求或被迫「省吃儉用」,經驗上,等於失去自由,是很痛苦難熬的生活。 

當過兵的人,被要求以一盆水,洗澡三分鐘;迫於服從命令的無奈,也只能熬過來了。不過,實在不開心,如同魚困淺灘。 

「家計」的原則在於量入為出,開源節流的「預算管理」,以成就富足的家庭;但是,「經濟」的原則在於「發展分配」,使資源利用得到最適效率。 

論及「家計」和「經濟」的差異,前者避免「入不敷出」;後者,避免「蕭條緊縮」。以上,俺之所以先有觀念釋義,在於號稱「經濟學博士」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節省吃」的國民運動,對於正陷入經濟形勢下行的中國,如同「餵毒」。 

以往,「節省是美德」的說法只適用於「家計」生活;對於「國民經濟」,「節省」若不能轉成「儲蓄」,則「投資」無從形成,將不能創造「國民所得」的增長;而且,提倡「節省」等於同時抑制「消費」,更是無助於經濟成長。 

台灣政府正在發給人民「三倍券」,每個國民支出一千元,政府補貼兩千元的支出;目的在於鼓勵人民和政府一起出來消費三千元,不要再省錢了。大家樂於有消費需求,店家就有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廠商就有商品和勞務的供給,形成總體經濟的「有效需求」。 

理由很簡單,如果國民大家都節省,看似美德,卻會造成百業蕭條而關門大吉,國民經濟惡性緊縮;這正是「儲蓄的矛盾」。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