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自我解構」》

圖片
「面向事實,呈現真相」,這是對現象檢定的目的。以上的啟示,來自聽多了也見夠了「話術」,經歷過事件過程,只要時間夠久,那套自欺欺人的「話術」會自我解構。 馬先生,曾經貴為八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卸任了仍享受台灣人民血汗的供養和禮遇。有政治倫理和誠信者,至少應該表現出以往自我標榜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溫、良、恭、儉、讓,以捍衛其黨長期向台灣人民宣示的反共和捍衛中華民國。 面對「共匪」,這個中國國民黨曾經強制台灣人民必須反對的叛亂組織,「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而且,「反共必勝,復國必成」。如此的「反共國策」所加之於台灣人民的要求和犧牲,都是為了捍衛遷佔台灣的中華民國。 如果共匪滅中華民國和吞併台灣的帝國主義領土野心不死,馬前總統有何理由自我矮化,踐踏國格,無原則地「客隨主便」任由共匪羞辱,還必須表態非常滿意於被矮化和被羞辱,而且超乎預期?這已是精神病態的樂於受辱。 個人甘於自賤和被共匪作賤,台灣人對甘之如飴的馬先生可以不足為惜的!也可無視於這位馬先生的存在。反而,可以用台灣人的角度看到,外來黨國虛構的反共敘事,正由其造神的「黨國之子」在自我解構中。

哲學人生筆記 - 《「節省吃!?」》


在經濟學的範疇,有論及「儲蓄的矛盾」;在人們的曰常生活中,也常聽到「省著用!」,或「別浪費!」。現實的經驗是「由奢入儉難」,過慣充裕富足,吃飽撐著的好日子,有一天,被要求或被迫「省吃儉用」,經驗上,等於失去自由,是很痛苦難熬的生活。 

當過兵的人,被要求以一盆水,洗澡三分鐘;迫於服從命令的無奈,也只能熬過來了。不過,實在不開心,如同魚困淺灘。 

「家計」的原則在於量入為出,開源節流的「預算管理」,以成就富足的家庭;但是,「經濟」的原則在於「發展分配」,使資源利用得到最適效率。 

論及「家計」和「經濟」的差異,前者避免「入不敷出」;後者,避免「蕭條緊縮」。以上,俺之所以先有觀念釋義,在於號稱「經濟學博士」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節省吃」的國民運動,對於正陷入經濟形勢下行的中國,如同「餵毒」。 

以往,「節省是美德」的說法只適用於「家計」生活;對於「國民經濟」,「節省」若不能轉成「儲蓄」,則「投資」無從形成,將不能創造「國民所得」的增長;而且,提倡「節省」等於同時抑制「消費」,更是無助於經濟成長。 

台灣政府正在發給人民「三倍券」,每個國民支出一千元,政府補貼兩千元的支出;目的在於鼓勵人民和政府一起出來消費三千元,不要再省錢了。大家樂於有消費需求,店家就有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廠商就有商品和勞務的供給,形成總體經濟的「有效需求」。 

理由很簡單,如果國民大家都節省,看似美德,卻會造成百業蕭條而關門大吉,國民經濟惡性緊縮;這正是「儲蓄的矛盾」。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