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雞蛋與博愛座」》

圖片
看似不相關的兩件鳥事,在無奈的浮世,竟是有相關的想像。 雞蛋,個人少吃幾粒,應該不至於餓到,非必需食品也!多吃無益!何況,蛋白質的來源多樣化矣。然而,群聚犬吠的效應,會擴大成為經濟的供需失衡現象。 在自由的市場,「看不見的手」,價格,會發揮調節功能,使供需失衡回到均衡;除非市場已失靈,被獨佔或寡佔的勢力挾持操控。 台灣的公共交通載具上,普遍設有「博愛座」;表象上看似立意良善,本質上,却是製造「特權」,鼓動自認有特權者,聲索「獨佔」或「寡佔」,引起讓人嘆氣的「爭議」。出發於善意,却流於「特權」的惡劣。 「博愛座」的英文標示為「Priority Seat」,就是「優先座」;給予一些自認有需求者,自認可以優先「求讓」或「迫讓」,却不免流於情緒上、道德上的公然勒索。 「讓」或「分享」,之所以是珍貴的價值,是在於「主動」和「出讓」,而且「讓之以禮」,而不流於表現出丟棄式的「施捨」。被「禮讓」的一方,本來就應有認知,「受讓」、「承讓」是幸福或福氣而不是權利上的「求讓」。 回到「雞蛋」的:「蛋頭問題」!春、夏的供蛋不足的群吠現象,俺注意到,那是出在供需訊息不流暢和時差;若消費者稍降低需求強度,可免於被哄檯所害。有訊息和得蛋來源者,主動分讓、分享來源給鄰友圈,不需去群聚搶購,以共渡緊需時段。 看吧!本來可以正面調節的心理緊迫和解除惡意操作的「蛋頭問題」,現在又如何了?蛋的供應多出全台灣人口每日一蛋的兩天需求量,還迫使勇於任事和做到流汗被人嫌的「尋蛋者」,農業部長陳吉仲辭去官職。 至於,那位求讓「博愛座」未遂的「女作家」,簡直自取其辱有餘,其公審「拒讓者」的「勒索文」中挾帶著提醒台灣社會,她將有「新書」在法國出版,急於去面會法國的出版商,出版給法國人閲讀。其他不知情的無辜乘客應該讓出「博愛座」。罷矣!想出門就享有特權的心態在作崇!

法哲學筆記 - 《「Honey的外交」》


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雖然說,各有「選擇權」和出於各自國家利益的偏好;但是,基於「普遍性原則」,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個主權國家,平等互惠地交往。偏偏,現實上,各國的國際交往能力看實力而定。 

台灣,卡到中國的陰而被中國在國際上封鎖;只要台灣不向中國投降,承認自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台灣無論「國名」稱作啥麼「鳥國」;中國,一概地,以「一個中國原則」,脅同其他國家的政府承認,並且配合封鎖台灣的國際生存和外交空間。 

米國棄「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國的外交承認;也不承認台灣作為「主權國家」的獨立國格,轉而在外交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這個國家,並且自己奉行為「一中政策」。換言之,中國與米國對「中國」這個國家的「立場」有所不同。 

中國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嚴格「三段論述」。米國對此的相對立場,是以自己的「一中政策」回應;即米國「認知」(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不是「承認」(recognize)! 

於是,在現實的外交政策操作上,米國政府會出於考量自身的國家利益,"可以",階段性地不採行「兩個中國」或「一個中國,一個台灣」的「一中政策」,以權宜地、機巧地呼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個中國原則」所「隱喻」的「可能例外」。 

事實上,即國際上,有可能出現中國所不願見到的「漏網之魚」或「破窗現象」,浮現「X個中國」的選項和「台灣不屬於中國」的歷史事證和國際法上「對日本的舊金山和約」上已確立的「土地之法權不落於任何一方簽約國」的事實。 

近代歷史上,曾有論述「台灣主權未定」之意見;經「台灣住民」的自由民主進程,改造和轉化非法遷佔於台灣的「以中華民國之名」的外來的「流亡黨國」;「中華民國」一如台灣歷史上曾有過的「外來政權」皆被消化於歷史,却帶不走台灣土地。 

如今,台灣主權屬於獨立自由的台灣人。「中華民國」是近幾代台灣人共有的歷史遺緒,有資產也有負債,苦樂皆有。未來,台灣的國家想像,應該是包容的,自由的,民主的和法治的、偉大的獨立國家。「國家之名」,就交給今後的台灣子民去「盍各言爾志」。只要遠離中國牽扯不清的神學語境,這個讓台灣有過苦悶歷史的「皇權黑洞」。 

源於中國惡意散播「武漢肺炎病毒」,禍害世界,米國受到中國的重傷害;以及,長久以來,承受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偷竊米國的智慧財產權、派出間諜從米國內部顛覆米國、對外軍事擴張和霸凌鄰國,以及嚴重地侵害人權和違反「中英聯合協議」對香港「一國兩制」的承諾;許多不開心的外交關係,讓米國政府懊悔「愛錯國家」,而傳出米國將與中國「斷交」,或「脫中」(CNexit)。 

目前,米國可以詮釋,其所交往者僅是「中國共產黨」所覇佔的專制政府;也就是不具合法性和正當性的「中國共產黨政權」,其與中國悠久史觀所強調的「正統合法」不符,是歷史上的「偽政權」,也是「僭越」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意志。即將如史詩般劇情演變的米國和中國的外交關係,俺的觀察和理解,是與台灣無涉的! 

米國可以操作的空間和方向,即是與中國的外交關係降格,僅設"無大使",甚至"無公使"的「聯絡辦事處」,騰出自主的外交空間,以逼使中國同等規格的報復降級。對於台灣,也不宜有米國將與「中華民國復交」的發展期望;畢竟,台灣的政治改革進程已自由化和民主化,不應再與中國牽扯不清;多數的「台灣住民」出於自然生成的「台灣意識」,自認是「台灣人」,對中國的發展就由中國人自個兒看著辦,防著中國,也祝福中國人找到理想的出路。 

至於米國是否與台灣「建交」?基於台灣在西太平洋優越的地緣戰略地位;米國和台灣的最佳選項不是「友達以內」的建交,而是「戀人以上」的「不倫」;不談如婚約的「國交」,却有「超國交」的吵鬧和Honey關係;你家就是我家,各有一家。浮世男女,結過婚的人應該能明白俺的遠見。英國「脫歐」(Brexit)的心路歷程可以為證,自由最可貴。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