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被確診的求和者」》

確診,在瘟疫漫延時一個可怕的名詞;後果是被隔離和治療。信任是一個可欲的高貴價值,彼此互相信任,國家和社會才能團結對付外來的危機。瘟疫如同外患,都是信任之敵。 

曾經,有一則外電的報導,在加薩地區,由巴勒斯坦的軍事武裝組織哈馬斯掌控,對以色列採取強硬不妥協的立場和攻擊路線,引來以色列的封鎖和軍事反擊。同時,以色列軍方放出:有巴勒斯坦人不堪兵兇戰危,暗通以色列軍事部門,意圖去求和以謀網開一面,紓緩民生困苦之急。又傳出,這股求和的勢力交出哈馬斯的一些死穴,讓以色列軍方發揮精準打擊的遏阻威力。 

哈馬斯也早就發現,求和勢力的存在,於是藉機大舉內部肅清,抓出一些人,公開處決,以收儆效。於是,哈馬斯掌控的加薩地區,當地人民聞求和一詞如遇瘟疫,代表將被公開處決。以色列的放話,固然收到一時的軍事效果,却過早助殺己方的盟友,持續了雙方的武裝衝突。 

國家有外患不是壞事,孟子不是早就開示:‘’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危機感讓命運共同體的成員有所警惕防範。瘟疫漫延和不慎即有感染的風險,讓我們知道個人和團體防疫的重要。 

和平是可欲的價值,却常被偽善和矯情的投機者,自認善願在心,想去敵國求和,其實反為敵國利用,給予特許利益收買以誘拐更多的求和者上路。以敵國的立場觀察,求和者僅是一時可利用的工具;本質上,在交心取得信任之後,反而被敵國鄙視「這些人」,底細斤兩已被摸清;利用之後即可廢棄。 

國與國對峙,勝敗未出,求和只是示弱在先,自敗尊嚴。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去求和,反而正中下懐,不戰而屈己方之士氣。中國,漢人,從其長遠的歷史觀察,民族性好自欺欺人,國家的品味尚偽,外顯的話語特質是假話、大話、空話,厭真喜詐,自己人也互不信任,也不愛自己人,却喜愛空喊愛國。米國總統「川普君」行善事,為世人拆穿中國的真面目:言而無信,竊盜產權、滲透與賄賂。 

俺對於台灣社會多年來一直有「偽戰爭論」的求和者勢力的存在,有所觀察:多為在「戒嚴時期」高喊反共,消滅萬惡共匪之黨國勢力;或者,意圖去「求和」,以謀取家族或派系的市場特許利益,成為特定行業的買辦代理。 

中國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說:"這人,是來求和的!",此言說出了「求和者」勢力心中自卑的「虛」;才要求對方道歉,不是很「假」嗎?其實,久已卑躬屈膝才是「真」。某些人,被確診為去求和,台灣人必須對那些人的偽善話術保持防瘟疫一般的警戒。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