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人「黑格爾」認為:"歷史是人類理性的高度展現";又說:"存在的現象必然是合理的‘’;很難理解嗎?不,以當前的浮世現象觀察,「中國崛起」曾經被主流世界所期許,那是由「改革開放」戰略的意志所形成主動發展的動能,引誘和驅動不同價值觀的世界各國積極投入這個「皇權黑洞」深重的古老國家,鼓勵中國能脫古改制。
世界各國協助中國,分工合作和投入資金、技術,發展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健全完善法治的建設,以脫離冷戰的對立格局。自一九七八年起,中國面向世界的「改革開放」至今,四十二年矣!時下,軍事演習頻繁、邊界陳兵對峙,軍機逾越示威;戰爭的鷹犬出沒宣佈,兵兇戰危不遠矣!中國的固疾難治,存在的精神現象可溯其本質!
與軍事現象並存的是政治經濟的戰略轉換,主流的資本主義國家正在重整供應鍊的佈置,本質上,就是顛覆中國所可欲的價值和秩序:以中國主導的「天朝大一統的朝貢恩庇制」;換個說法,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是西方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世界所可欲的世界嗎?
很可笑者,此一自欺欺人的「中國夢」,出自一位小學程度的「中國天皇」的發想。曾經,大約十年前,俺讀過一本「歷史上的市場與強權」(Markt und Macht in der Geschichte),敍述世界史上強權與市場的緊張關係;中國與西方國家,或西歐國家與中東、西亞國家之間,早已存在貨易利益所衍生的緊張。
歷史上,海運開通以前,東西方的貿易通路是「絲路」;俺也就此而有所啟發,漢語中「東西」是商賈買賣的「標的物」,更是走上「絲路」的方向。當前的熱詞「脫鉤」,不是新語境,關鍵在於十二世紀前,近三百年的多次「十字軍東征」功敗垂成後,西歐世界認清,伊斯蘭教與文明已在世界格局中建立保守反動的堡壘地盤,抗拒通商所致的文化與價值秩序的脱古改制。另闢蹊徑,遶過陸路障礙吧!
當然,基督教世界在那個時代,也無高明可取的優勢,以神學教權支配黑暗的中世紀。十三世紀起「蒙古人西征」所建立的「歐亞大帝國」,為「買賣東西」的貿易建立廣闊的場域。奈何,「馬上民族」的武功強過文治,西方世界又受虐於來自東方草原的「黑死病」瘟疫;人類的文明發展依然難以脱古改制,擺脫宗教的保守反動和人民的蒙昧。
十五世紀,「航海冒險」所開啟的「地理大發現」,是政治經濟戰略上的「脫鉤」,擺脫守舊反動的伊斯蘭帝國在歐亞中途的攔阻和價值衝突;可堪比擬當前以米國為首帶隊的與中國脫鉤的戰略改向。
當前的世界,有爆發戰争的可能嗎?雖然,航海的地理大發現之後,有帝國列強的殖民主義,衍生許多次大大小小的列強戰爭,搶佔殖民土地資源和市場,及至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但是,那個時代尚欠缺完整公平的「國際法」秩序,列強迷信「強權就是公理,武力就是正義」。這個時代已不同矣!
本世紀的「首戰」,是米國發動的「反恐戰爭」,迄今仍是「世界超級強國」,米國的川普總統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是為「脫鉤中國」的政治經濟的「前哨戰」,重建基督教文明所重視的「誠信」價值,反擊中國自己的文化語境中也強調的價值「無信不立」。
軍事上的戰爭,只要米國捍衛住「和平原則」,中國能「求和」即算是「中國天皇」的福氣矣,豈敢冒進「求戰」?何況,「川普君」在伊斯蘭世界所推動的「和平政策」已有進展,而且已被推薦,角逐本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有望,更不可能向中國求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