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 《「湊上去」》

圖片
最早開始「走市集」,是在初中二年級時,學校對於俺這種第一屆的學生加強了課後輔導的時程。於是,晚上八時才下課,俺沒有住宿在學校,而是頂著夜風或寒雨,騎鐵馬回家;次日,趕早出門又去上學。 當時,真有苦日子輪迴的無奈。然而,對台灣政治現實和不公不義社會結構的理解,也從那時得到啟蒙;趕上有限度的「中央民議代表的增補選」活動,在晚上回家途經台北市南機場附近,有黃信介、康寧祥,•••等「黨外」的演講,俺禁不住調轉鐵馬,騎到場子附近旁聽。 當時,總可以察覺有「便衣卒子」埋伏監視;另有一個特色,就是有湊上來趕集的烤香腸、彈珠檯的流動攤販,跟著遊走不同地方的場子,還提醒俺場次路線時程。 寒風中,行動燈光下,燒烤香腸的煙氣和煮玉米的熱氣似乎襯出台灣民主抗爭意識的生機。俺就如此地,理解和接觸台灣這片土地上庶民渴望自由民主的真實面,反而對於在學校課堂上屢考高分的中國歷史、中國地理更疏離,更有批判性的質疑。 之後,隨著台灣自由化和民主化的進程,來到高中、大學,陸續接觸和認識台灣歷史、地理、人物,一路站在台灣這片大地上的自信;看到台灣的解除戒嚴和解構,年紀也來到人生初老,思想能力更能洞察現象直探本質。 說來,俺很懷念初中時期的好奇、叛逆歲月,下學後不趕快回家而是去趕民主運動的「黨外市集」,湊上去買一支烤香腸或水煮玉米充饑,甚至再玩一把打彈珠檯,到演講收場才回家,已經是晚上十一時多了。 台灣的民主已從「黨外」發展到「多黨」,俺也不再去趕市集的造勢場子聽演講了!許多新興政黨,淪為說不清楚、講不明白自己政黨對台灣的國家願景,而淪為「政治地攤黨」,以話術媚俗於社會;說來說去,就是賣劣質的「中國神器」,迷惑社會必須相信「中國皇帝」,沒有靠中國就會死。 這般虛無現象,呈現給本土台灣人看到的是,到中國北京趕集,凑上中國,替中國說好鬼故事。俺自傲於青少年時期湊上去的民主洗禮和啟蒙,使自己現在能看清楚和拒絕那些賣假貨的趕中國市集的走卒子。

哲學人生筆記 - 《「道緣」》

「灰頭土臉」,這個成語可以形容走在路上遇到「砂塵爆」使自己蒙塵而形象不堪。時下,中國國民黨曾想派人去中國,出席由中國共產黨主辦,有統戰性質的論壇,結果被主辦方先以風塵迎面,說成:“這人,來「求和」“,等於非禮相待「來者」。 

顯然,「這人」不是貴客,而是「上門行乞」。以「灰頭土臉」來形容出門在即却道緣蒙塵的中國國民黨,應該是寫實的和傳真的。 

每日清晨,俺會先撕去昨天的日曆頁,迎來新的一天。有時候,會順便,不是很在意,看一下當天的「黃曆」上的提示警句;於是,不免會多想一下,為何當天的時運是如此? 

那些農業生產和作息的提示,看似不適用於數位科技的現代社會,却累積了先民的生活經驗和警世的智慧。在同一個生活場域,為何有人出門大喜中獎。有人上班被長官惡言指責。或者,…先蒙塵而「灰頭土臉」,再去洗「三温暖」。總之,「道緣」是每天的必修課。 

中國國民黨常自誇是百年的「泱泱大黨」,黨產多不可勝數,人才濟濟。記得在中學生時代,軍訓教官有「特務」:拉學生入「貴黨」,動之以利誘,要學生入黨如同先買保險,以後吃不完帶著走。 

黨國一體,江山永固。教官的結尾口語是:”同學們要識相,知道誰在當家?早日入「本黨」有年資,讓國家成為我家!”。如今,看到「貴黨」蒙麈,甚至可以說,再次「蒙難」;俺走過「黨國戒嚴」的苦悶時代,想到「貴黨」由「反攻大陸,消滅萬惡共匪」,乃至於「漢賊不兩立」,却淪落至今,被共匪「中南海」的後宫嬪妃惡意羞辱為上門「求和」,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為何來? 

中國國民黨避逃台灣,生存發展的歲月已七十餘年,早已超過在原生地中國的歲月,近年道缘不佳,出門未上路,即「灰頭土臉」,說八字或風水却太虛玄,俺以精神醫學的分析來看「貴黨」的淪落現象,在於「移民」變「遺民」的精神變異;「中國性」成為心中的糾結,至今「黨名」仍冠以「中國」,必然與生存發展的台灣場域不相容,名不正,言何以順? 

於是,被說「求和」即心虛而生氣,只敢要求那位「共匪紅妃」道歉。也因為「中國性」盤踞在遺民的「潜意識」中,面對以前的共匪坐大而言行舉止自肅,謹小慎微,不敢據理坦言,遑論和解溝通,唯恐惹惱共匪被斥駡。這是由以前反共的自大淪落成媚共的自卑。 

一切的卑躬屈膝,都在為以前的反共自慚而懺悔贖罪。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灰頭土臉三温暖」後,鏡子裡却看到「豬八戒」。俺曾遊古寺,佛門上有一「對偈」開示苦情眾生:“萬般苦業俱由念,萬千遭遇都是緣」,由此開示「放下即是」。 

米國能成為強大的國家,在於「移民」因偉大的「米國夢」而生活在「新大陸」,但是,都放下先民的故國情結,拒絕淪為「遺民」。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神豬虎頭柑」》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