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 《「湊上去」》

圖片
最早開始「走市集」,是在初中二年級時,學校對於俺這種第一屆的學生加強了課後輔導的時程。於是,晚上八時才下課,俺沒有住宿在學校,而是頂著夜風或寒雨,騎鐵馬回家;次日,趕早出門又去上學。 當時,真有苦日子輪迴的無奈。然而,對台灣政治現實和不公不義社會結構的理解,也從那時得到啟蒙;趕上有限度的「中央民議代表的增補選」活動,在晚上回家途經台北市南機場附近,有黃信介、康寧祥,•••等「黨外」的演講,俺禁不住調轉鐵馬,騎到場子附近旁聽。 當時,總可以察覺有「便衣卒子」埋伏監視;另有一個特色,就是有湊上來趕集的烤香腸、彈珠檯的流動攤販,跟著遊走不同地方的場子,還提醒俺場次路線時程。 寒風中,行動燈光下,燒烤香腸的煙氣和煮玉米的熱氣似乎襯出台灣民主抗爭意識的生機。俺就如此地,理解和接觸台灣這片土地上庶民渴望自由民主的真實面,反而對於在學校課堂上屢考高分的中國歷史、中國地理更疏離,更有批判性的質疑。 之後,隨著台灣自由化和民主化的進程,來到高中、大學,陸續接觸和認識台灣歷史、地理、人物,一路站在台灣這片大地上的自信;看到台灣的解除戒嚴和解構,年紀也來到人生初老,思想能力更能洞察現象直探本質。 說來,俺很懷念初中時期的好奇、叛逆歲月,下學後不趕快回家而是去趕民主運動的「黨外市集」,湊上去買一支烤香腸或水煮玉米充饑,甚至再玩一把打彈珠檯,到演講收場才回家,已經是晚上十一時多了。 台灣的民主已從「黨外」發展到「多黨」,俺也不再去趕市集的造勢場子聽演講了!許多新興政黨,淪為說不清楚、講不明白自己政黨對台灣的國家願景,而淪為「政治地攤黨」,以話術媚俗於社會;說來說去,就是賣劣質的「中國神器」,迷惑社會必須相信「中國皇帝」,沒有靠中國就會死。 這般虛無現象,呈現給本土台灣人看到的是,到中國北京趕集,凑上中國,替中國說好鬼故事。俺自傲於青少年時期湊上去的民主洗禮和啟蒙,使自己現在能看清楚和拒絕那些賣假貨的趕中國市集的走卒子。

哲學人生筆記 -《「感恩節的心願」》

日子,好不好過?看個人的遭遇和應對!鼓勵人生的好話,“日日好日“,是嗎?尤其今年世界大疫情,年初開始,迄今猶未止,入秋冬後,疫情更是惡化,許多國家都重拾嚴格的禁制措施和封城;台灣也加強警戒疫情。 

日前,德國的首都柏林,又有群眾聚集示威,反對政府限制人民的自由,尤其不能聚友同歡,太痛苦了!群眾違反禁令,必然引來鎮暴警察驅散或逮捕,火爆的衝突在所難免。此情此景更增添歲末的淒涼感。 

許多店家的營業幾近歇業,甚至宣告倒閉,影響許多人的生計和前途。受薪族回家吃自己,學校關閉,子女不能任意外出,全家人、夫妻、親子在家共度「感恩節」,實在不知向誰感恩? 

平常信仰的上帝,何以今年失去庇佑;難道,世界大疫情是對人性的一次重大試煉?在困境中,能平安生存下去,才能浴火重生而更堅強。 

回顧三年前的「感恩節」,俺寫下人生故事筆記 -《「浮世的冬景」》,迄今心存永遠的感恩,對過去歲月中的人生故事回憶如在眼前。更自勉,永存善願;祈願我們的土地、人民和國家能平順發展,人和年豐。 
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2017年11月27日 

人生故事筆記 -《「浮世的冬景」》 

又到寒冬,我想到人情的即景;多次在冬季的「歐陸」行走,漫步在蕭瑟的路街上;有時候,看到「行乞客」坐在路旁。也回想到,以前在德國求學的歲月,在「大學城」裡,常遇到饑寒難過的學生向我索取「餐票」;若見我有多餘,也替他的「難友」多索取一份,趕到大學食堂充饑。 

「大學生」,在德國,是窮困的弱勢階級。常有沉淪大學的「遊民同學」,拒絕完成學業;自西往東,南征北伐,征討各個不同的大學,就是想要"學海無涯",以「學生」的身分,保住國家的各類優惠。 

有「遊民同學」,Ralph Bretzinger,身不由己,自幼被離異的父母遺棄,知道我有「獎學金」,向我商量「借資紓困」,想修理"三手"的「寶馬車」和「加油」;等收到瑞士「公法學期刊」相關的「出版社」的「稿費」後立即歸還。不幸地,「出版社」倒閉,積欠的幾筆稿費如飛走的鳥。 

「遊民同學」以著作的「原稿」送我,外加一本簽名留念的相關專業著作「抵債」。我欣然接受,如獲至寶;還讚助他三百元「德國馬克」,鼓勵他專心著述。 

幾年前,這位當年的「遊民同學」,在我商旅德國時,相約招待我,和去「成人俱樂部」見識「歐陸」成人世界的「異國風情」。當時,德國老友,已經成為卓越的「歐盟法域」的「名律師」;專精於「企業破產法」和「離婚官司」,能幫客戶爭取豐富的「贍養費」和「親子權」。平日,穿著時尚,對女人特別好;「異性緣」極佳。 

當時,隨侍在側,坐在他身旁、選美等級的「第三任妻子」;據老友自述,是在「法律戰」後,難得的「戰俘」。這讓我想到:"「太史公」被「宮刑」而有傳世的「史記」出"。人生有困而知進取;男人當如是也! 

德國「基本法」的「民主國」、「法治國」和「社會國」的「立國原則」,規定教育和求學是「基本人權」,不可以因為貧弱出身而求學無門。所以,大學都是公立的,「學雜費」全免;還有各式的「獎學金」助讀。人的出生,自己無法選擇;但是,民主國家的功能,可以集國民公意和意志,創造「立足點」基本上平等的社會條件。 

雖然是如此優遇的「社會國」,學生大多認真,也珍惜資源而主動求知,圖書館和研究室裡,常見燈火通明,學生埋首於學問;對比戶外風寒大雪的艱難早暗天色,內心很溫暖知足。那時候,「指導教授」如慈父、慈母照顧我,也安排我客居在「修道院」,與「神學士」和「神職」共同研修神學,和受到慈祥可親的德國修女的生活照顧。學業上,生活上都沒有後顧之憂。 

除了領取豐渥的「獎學金」,擔任「學術助理」,替「師父」和「師母」分勞之外;在大學的寒暑假期,台灣的商界友人,到德國商旅,訪問企業客戶,或參加「商展」;尤其後者,在至少半年前已向我預約,到商展「接客」,吃住全包,每日還有豐渥的「商務顧問費」。 

幾天商旅下來的報酬,足夠我一年的「生活費」和「旅遊費」;還藉商旅遊歷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德語區」(Deutsche Sprachraum)的城鄉。 

幸運的人生,讓我在德國漫長的求學歲月,能體驗德國式「修道院」裡古典的宗教生活。追隨「指導教授」的「學術講座」旅驛,除了在德國的大學,也能去瑞士的「巴塞爾大學」和法國的「史特拉斯堡大學」問學。旅行增廣閱歷,認識歐洲文化,更是豐碩而難忘的見識。 

「歐陸」的冬季行旅,在較熱鬧的市區,有女人掛著「救世軍」的肩帶,在寒冷的霧氣中拉「手風琴」,音樂有些悲淒。或者,「吉普賽」女人,抱著幼兒向我推銷圍巾;也有樂團公開演奏勸募。 

漫步到市中心區的「大主教堂」外的廣場,尤其在寒冬,也常見到教士與教徒,煮鍋分享熱食和附送保暖的衣物給「無殼」的遊民。此情此景,冬天會愈來愈冷,但是世道有溫暖,分享所需,即使卑微相助,舉手之勞,有心意而不計較回報,卻是我所理解的浮世「功德」。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神豬虎頭柑」》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