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共進晚餐」的鳥事趣談》

圖片
下任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在一次座談的「快問快答」挑戰中,表示最想跟中國的領導人習近平「共進晚餐」;並且推薦點用台灣知名的小吃「淡水阿給」。 「老習」,此生大概已不敢再吃「包子」了;中國皇權禁諱已使包子成為「禁詞」矣!不過,朝思暮想地要吃下台灣的「彰化米糕」;這是另類「食統」併吞「中華民國」的隱喻。 若兵棋推演的「選案之一」是「老習赴老賴之約」,則習近平收到賴清德的隔空邀請「共進晚餐」,雖然可以「信賴」,恐怕身份、場合和時間推敲的焦慮感,已迫使自己在家先睡不著,也食不下嚥;彷彿「老生」進場赴考,成績難料。「老習」,總喜歡自吹「親自部署,親自指揮」,漏氣不得,以免有失「中原天朝」宏偉正確敘事的包裝。 當然,「選案之二」是習近平可以放輕鬆點;「共進晚餐」這款鳥事不會發生的!賴清德只是想對「不點不亮的習近平提點捉弄而已,以證明自己已放輕 鬆 矣!大家不妨彼此看淡世事、國事的地緣爭勝。世事沒那麼嚴重的! 「共進晚餐」,大致上,燭光美酒佐美食較適合男歡女愛的情侶,創造浪漫的夜晚後續情趣;不適合主理國政的政治人物。而且,又不能點燭光,室外的夜晚也不利維安作業。 另有一項文化上的意義,就是「好事」應該在太陽下山前的白天,最好在上午時辰的「共進中餐」前完成!這是古羅馬時代的法律智慧,相傳而沿襲下來用於談妥國約和商約。正派良善者取笑那些動機不懷好意的夜行者像貓頭鷹,才會夜襲,或趁著夜晚視界不清以利喬事作手腳。 「共進晚餐」,有這麼嚴重嗎?俺是「老古典」;反正,君子不夜行就是矣!

哲學人生筆記 -《「台灣學」》

論說台灣和理解台灣,不宜僅從浮面的美景角度出發,不妨以「台灣學」的角度來論述和理解。

台灣,至少可以有獨特和豐富兩個面向;戰略上,海權和陸權接角的Hub,引來各方列強番邦的競逐,西方人在「大航海時代」,到世界各地找資源,財富和奴隸,台灣被視為東亞大陸近緣的泊地。 

那時候起,台灣先民即有貿易觀,表現在「跑南北貨」的「方向語境」中,台北市大同區的大稻埕、迪化街和高雄巿鼓山區的「哈瑪星」一帶,都是以南北貨批發出名。 

今日的「南向政策」,符合台灣和地緣的歷史發展進程。台灣獨特的歷史,也在於警戒近鄰巨大量體的中國,免於被黑洞磁吸。在中國的歷史上,台灣只是偶然的角落,天朝不曾擁有,即使被迫佔有,也是可割可棄的邊緣一角。 

「天朝中國」的方向感是自居陸地的「中心之國」(Das Reich der Mittel);甚至拒海,只在意逐鹿中原,撫遠蠻夷,迪化番人。從漢字的貿易語境可知,「中原天朝,橫貫東西」;貨物也被稱作「東西」,來自亞歐大陸上東西走向的「絲路商旅」。 

台灣的命運和歷史發展,其實是住民等待知音的寂寞過程,有被工具化的悲情,也可以說,因此養成被貶抑的自卑感而想取悅強權的自勵奮進;自我約束不會鬧事的乖寳寶。 

也可以說,偏房妾婦所出之子女,生於憂患,能善於察言觀色,知道眉角,也善於靈巧和機巧,有精巧細活的手工能力,在近世西方科學啟蒙和教育的助益下,可入微細的製作工技。 

獨特的地理來自偉大的造山運動,多元的民族和移民過程,造就豐富的文化內容。台灣有自身的發展進程和命運,可作為構建構主體價值的基礎,無論東方或西方的番邦,看待台灣,他們都是偶然的過客,台灣人自己要強調,是立足土地生根茁壯的大樹,莫成為卑微的浮草。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