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0的文章

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哭泣著離去!」》

圖片
哭泣!像春天寒風中的雨滴;花容模糊矣!哭泣必然有難言之隱喻,只待精神分析解讀出可能的「潛意識」。 哭,先沒有淚,只是傷心;必須眼眶有湧水、精神狀態上呈現抽搐,以成「哭泣」的感傷畫面。人到傷心委屈處,愈想愈悲憤;再加上見到關心好奇的閒雜人,二、三句的打探,就更說不清楚、講不明白了。哭泣!問題和故事就更複雜了。 台灣民眾黨的美女發言人公開哭泣著,要告辭黨職一償久未休息的倦怠疲累。俺,看著不知所云的美女哭泣;以哲學理解的方法進行邏輯分析。大致上,這是一場政治權力鬥爭失落後的「淨身出戶」。其中,隱含著功勞未得償,苦勞被冷落以對的不甘心。 漢語對話中,常聽到佔優勢的對手奚落敗者的用語:"哪裡涼快,哪兒去吧!";如今,當事人說要一償休息或出國的心願,應該是剛好的「出口」。 從敗者的精神出口去尋找療愈;俺的建議是,此地老東家無情無義又不留人,自己就先涼快一陣子,拋棄老東家無聊的鳥人鳥事。過些日子,天無絕人之路,必有另一片新天地。 敗者,若能學得理解名利和權力競合的本質和放下「過去」的不愉快;對比之下,那位柯主席每有理虧,就哭泣回家找媽媽、妻子;男人,被外界嘲笑為「媽寶」,格調差遠矣!俺,看著美女哭泣,開悟較多!

詩人之國筆記 -《「破題」》

圖片
「疫獸」已橫行全年,猖狂未有止期,年終更加險惡;展望來年,衆生仍需「自肅」以應對兇險。冬雨綿綿,又來「極地寒流」,氣温驟降伴過年;「年」也是獸,「時間之獸」,定期來襲。  「疫獸」、「年獸」聯合襲向人間浮世,在危疑焦慮中,彷彿漫漫暗夜,却也可以比喻彷彿在等待曙光中,「獸行」終將遠去,來年另有「新獸」,稱之為「變種」。  年終感時,俺「自肅」而減少外遊,隱於書房,近日研究漢語的古詩詞鑑賞,略有心得。其中,對於「詩題」的形成有所理解;「作詩詞」和「寫文章」是情境和文思的各自鋪陳。「詩題」大多下在作詩後,取之於詩意或詩境;「文題」,大多定在行文前,如人之出行必先有目的地。  前者,「作詩詞」以詩人的觸景生情而發揮描繪的功力,也要受到「格律」的限制,這也是漢語的「律詩」或「絕句」的特色。後者,「寫文章」以作者個人的思想整合和表述而見其功力。  近年,台灣的中學校開始培養學生對「小論文」的寫作能力,這是自由化和民主化的教育內容自然要走上的變革方向,基礎在於先有閱讀和思辨的能力,表現自由而豐富的讀、寫、聽、說的人文素養。  台灣人常自豪於已有自由與民主,然而,公民素養仍普遍不足,見諸於代議文化的粗暴和野蠻,不見“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的素養。  從旁觀察,僅以國會和各級議會的民意代表和各級官員的詢答表述,大都離落不全,聽不出「見解的自信」,也可看出思想培養的過程是被填塞的和灌頂的,以致質詢者自傲於謾罵、搞怪、羞辱居多;官員唯諾或實問虛答和閃躲。  在民主先進的國家,議會的「詢答文化」,大致可展現一國人民的人文素養程度。法國對於中學的畢業會考,要求考生完成哲學寫作,題目頗能呈現學生的思想養成和論述能力;如此,國家的公民既有宗教文化的情懷,又能免於自陷於神學教旨的自縛。  回憶多年來的行文論述,俺只要能「破題」,即可文思不絕,對於浮世「現象」,自有看法、說法,目的在於直探「本質」。以「破題」為題,行文成章,也算是年終的自信。 

園藝生活筆記 -《「就這樣活下來!」》

圖片
「冬至」是長夜至極!然後,日夜的長度逐漸互換,白晝漸長,黑夜漸短。到「立春」,之前還有「小寒」和「大寒」;預期最冷的日子還在後面,等著依序來報到。何況,「立春」後還有「春寒料峭」的苦日子。  即使大自然嚴酷,多年的園藝生活經驗,已知依循大自然的節氣,順時序以管理果樹植裁;在寒冬,尤其年末更迭時,心情有躍然期許,觀時以對的喜悦。  浮世擾動不安,但是冒著風寒,逐一檢查果樹的耐寒和更新能力,除了增益自己的「果樹植物學」知識,更有一些遁入「桃花源」以避秦的倖然。還好,遭逢疫刼而有個安逸的地方自得其樂,就算是小確幸吧!  喜歡讀書的人,借用日本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日文語境的名言:“就這樣活過來了!”。據自述,有幾本「大江」先生推薦的名著,助他走過日本軍國戰爭的肅殺和戰禍、戰後重建復興、「泡沫經濟」破滅的擾動、艱苦和虛浮。  也有同感,果樹園藝讓自己,在外有「疫獸」的不確定危疑中,‘’就這樣活下來吧!‘’。年末月份的綿綿冬雨,落葉樹已褪去枯葉成了光桿;巡視土壤和枝條的健康狀况,很確定,適者生存,各類果樹歷經四季川流的氣候考驗,都照樣活下來了!  有些當令的果樹,蜜雪梨、三星上將梨、無花果、藍莓,已掛果在枝頭;樱樹也搶早孤枝獨開粉紅的花朶;黃金枇杷更是盛開叢花。此情此景,怎能不喜悦?!

法哲學筆記-《「太監的寶貝盒」》

圖片
中國歷史上的太監,扮演著皇權和大內的重要角色。可以說,中國是一個太監當道,權傾朝野的「太監國」。  中國,在皇權當道的時代,想要讓兒子成龍的人家;若兒子是讀書的材料,就大多想要投舉入仕;不然者,家道貧弱,父母給兒子找的另一條路,就是去給皇上當奴才,若能有所發展,說不定在皇權的當下,得寵後能權傾一時,壓過科舉出身的朝官。  說來悲哀,不論走那一條路出身,文臣或太監,本質上,都是皇上的奴才。想當太監,必須先「去勢淨身」,男兒身的寶貝被閹割,有的皇權稍有暖心,讓「新鮮太監」以寶貝盒收藏自己的「小王子」,也就是LP啦!  理由,可能是出自儒家教祖孔子的孝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是,皇上的大內「需才」恐急,不可一日無奴才,於是有違孝訓,先割勢矣!  「寶貝蛋」加工處理後,仍歸原主收藏作紀念。有些太監成為「公公」後,難免睹物思親,喃喃自語:“爹啊!娘啊!兒子終於來給皇上當奴才矣,老人家請放心!”。  以上的背景說明,乃是當代的中國一直單方朝思暮想,台灣是其「寶貝蛋」,一點都不能少,文統、武統都無力沒輒,又想出「智統」,實在「反智」至極矣!中國的時代精神是,缺少寶貝就喊寶貝,也就是「缺啥喊啥」;得不到台灣就喊「統一台灣」。  眼見愈喊愈疲弱,台灣與米國關係更親密,就想學米國的「台灣關係法」(TRA),也來立中國自己的「台灣關係法」。就立法的性質而言,該法將是中國的「國內法」,只能規範中國政府和自己的人民,對台灣毫無法的效力。  不過,立下「台灣關係法」後,對中國的意義,該法可作為「太監的寶貝盒」,有自我慰安的作用。實際上,「台灣關係法」等於承認台灣已是「主權國家」矣。

世界小事筆記-《「白色聖夜」》

圖片
對於十二月二十四日夜裡,基督教文明的子民,視其為一年中極有宗教氣氛的「聖夜」;如果白雪紛飛,那種静美的意象,頗有「天啟」的意義,彷彿人世正在等待「彌賽亞」的降臨,世人得以救贖。 「白色聖夜」是一個「充分」與「必要」條件的組合;「聖夜」的静美意象需要天作之合,就是在那一夜有白雪覆蓋;可是地球的暖化現象使得中緯度的溫帶地區在聖夜臨白雪必須看運氣,如果有幸正逢降下白雪,一切的寒冷辛苦都值得了。  「冬至」已過,夜的勢力已開始反轉縮短,台灣的「玉山」在三千八百公尺以上降下本年的「初雪」,大概只有氣象站的駐地人員有幸賞雪。  在温帶中歐地區的德國,依據氣象預報,大概只有海拔六百公尺以上的中高度海拔的山區和東南部的高原地區,在「聖夜」有機會被白雪覆蓋,其他地方的普遍現象就是冷;當然下白雪得看老天的意思。

世界小事筆記-《「中國缺電的危機」》

圖片
流年不利,諸事不順,表象上,天災人禍引起中國經濟的供需失調。其實,中國時下的各種危機中,以「缺電」最具有政治經濟「領先指標」的作用。  電力,作為商品,有其產品的特點;電力是「即產即銷」的產品;在電力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没有「電力存貨」的項目和數字,反而有「備料」的數字,就是煤炭、燃油、核燃料、維修用料等存貨。  另一個特點,就是電力的供輸宜近不宜遠,以免長途輸電的流失電力。中國領土廣大,人口眾多,電力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能,在缺電危機中,可以推測,中國經濟已出現「供應鍊」的斷裂和戰略不安全;電力供應平常應該有「備轉容量」,缺電所代表的意義不是發電容量不足,就是有呆滯容量却發不出電力。  這些現象呈現的意義是,作為代表現代文明動能的電力系統已出現調度失能。依照「質能互換」的原理,電力的能源形式包括水力能、火力能、風力能、燃氣能、核能。電力籌備應該兼顧多元和安全穩定。  當一個國家經常缺電,尤其中國,一個廣土眾民的國家,反映著一項殘酷的事實,中國是一個系統運作失衡的能源不安全的國家。中國,平常狂言要併吞台灣,難道是要「點爉燭看電視」?

人生故事筆記-《「冬至煲粥」》

圖片
冬至,隨著濕冷的天氣來矣!「立冬」以來,俺已吃過幾次甜煲粥;「冬至」節氣,在十二月二十一日,更不能不吃紅棗煲粥,補效在於:“一日三棗,百歲不老”。  以前,童年時代,每到「冬至」,祖母都會交待孫子當日要吃「冬至甜湯圓」,才算增一歲。在「冬至」前夕,祖母都會交待孫子一同「搓圓仔」,隔天早晨就可以吃一碗「冬至圓仔」後,再去上學。  至今,俺喜愛吃補品煲粥,應該是童年記憶和遺緒。小時候,也常聽父親與友人在談話中提到「搓圓仔湯」;俺那時候還以為有「圓仔湯」可吃。實在不經浮世人事,有夠傻!  家道祖業是工程營造廠;父執輩話語中的「搓圓仔湯」,事實乃是,競標公家發包的工程,標案被有心勢力「圍標」奪去;在日文的語境中表述為「相合」,也就是在密室中談妥,公開競標只是符合形式條件而已。  俺後來任職於國營事業的工程處,常見到各項營繕工程或購置訂製財物的公開招標案,老面孔的包商和廠商經常在外面的餐廳喝酒吃飯「喬標案」,正是「搓圓仔湯」,也就是「相合」的「浮世繪」。  本年,米國總統大選,想連任總統的「川普君」,原以為勝選已定,孰知一夜過後,準備好的「感恩節火雞」被「偷走」矣!「川普君」的火雞,看來可能是被中國智庫學者自招的「喑黑勢力」,也就是“Deep State”給「相合」做掉矣。至今,「川普君」和支持者仍憤忿不平。  米國,「清教徒」移民所建立的國家,「川普君」曾說過:“在米國,咱們不信任政府,咱們信神!”;二十元的米鈔上也印有:“In God We Trust”的銘言。如今,信神的子民仍不能理解一門「搓圓仔湯」的功夫竟然可以偷走他們的「感恩節火雞」。  天氣濕冷,俺想吃「冬至」的「紅棗桂圓粥」,却想到「唐吉訶德」似的「川普君」還在找火雞。金融市場的「蘇黎世法則」之一:‘’不離開牌桌,就有翻本的機會‘’。  俺看過英國BBC製作的專集節目「機率」後,想到「川普君」不是沒機會赢得連任總統。漢語詩句中也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也一是另一幅「浮世繪」。 

哲學人生筆記 -《「疫劫中的聖夜」》

圖片
記憶中,被喚起的「白雪聖夜」,大約是從十二月中旬開始的;那是基督教文明地區的喜悅、分享與祝福的時段,直到過完新年,回到正常的作息。 在這個時段裡,人們似乎因為「聖嬰」的降臨而得到救贖。俺來自遙遠的東方,當年客居在德國的修道院裡,因修哲學、經濟和法學,而被神學士尊為「東方智者」;自我的體驗是「聖座」旁的「客座」,受到禮遇的「客卿」;也自然而然地融入聖域的生活。  當年,活在與俗世無關的「桃花源」,似乎救世主「彌賽亞」常駐聖域裡。也許,這就是宗教埸域的「磁場效應」,有安全和安定的舒適感,俺也久化而成為慈眉善目的好人,很好相處;也知道一些趣事。  畢竟,聖人也有凡心,客居久了,撞見神父暗夜中觀賞俗世的「成人節目」,竟邀俺共賞;這有點那個...犯了「色戒」。入境尊禮,不宜矣!謝了!也見識過老修女酒醉聖堂,「聖經」反著翻,醉言醉語,說著怪怪的鳥話,可憐啊!被關禁閉反省去矣。  俺未皈依宗教,也非異教信仰的佛教徒,卻能「我佛慈悲,阿彌陀佛!」,發揮「彌賽亞」精神,渡己渡人、致以關心慰問。原來,苦悶焦慮至極矣!人生十五、二十時的歲月,隱於教域學程而未嚐俗世風情,不知俗界樂趣。  平常,被人告解的神父修女,卻換俺來扮演「佛洛依德」醫生,開出「精神分析」的解方。這也影響院長,後來欣慰於院裡有哲學家與神學士們共同見證跨文化的「異業結盟」。  本年入秋冬後,疫情更惡化;德國聯邦政府自本日,十二月十六日起,對全國範圍實施活動管制,至明年的一月十日;等於要求人民於「白雪聖夜」的時段在家裡祈禱「彌賽亞」降臨。   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18年12月16日  人生故事筆記 -《「彌賽亞」》  一年匆匆,又到年底;記得在德國求學的歲月,每年冬天的初雪降臨後,大概就是十二月中旬過後,距離「白雪聖夜」僅有大約一週的時間;然後就是過新年。  當時,我客居的「天主教」修道院,洋溢著「聖夜」將到,新年不遠的快樂氣氛;神父和修女滿臉慈祥和藹,平時「聖人」的表情也不見了,忙著部置裝飾聖夜掛飾。我是異國遊子,孤獨留居修道院,也放下學問大事,成為神職的「公差」,修女老嬷嬷的「壯丁」,提供爬上爬下的「爬樓梯」服務;掛東掛西,入境隨俗,跟著快樂。  那時候,我才體驗到:年節對不同宗教、文化和民族,有普遍共通的意義:就是「迎新送舊」。但是,也有困惑,人為何「喜新厭舊」?太現實了吧!去年,以

哲學人生筆記 - 《「雜糧早餐」》

圖片
在YouTube 上看到外國人久居台灣多年後,向觀眾分享喜愛台灣而定居下來的美好活經驗之一,就是難忘台灣的早餐。其中,有法國人接待來訪的親人,共進早餐就呈現文化上的分歧。台式的?法式的?  入境隨俗,必然有適應的時間長短問題。俺在德國的天主教修道院客居的歲月裡,三餐俱在修道院裡與德國人共餐。其中有宗教戒律的用餐安排,也有德國民族的飲食習性。  早餐,總是精簡;一壺紅茶,或咖啡,配上硬麵包切片,以及乾乳酪片,或果醬。早上六點半,晨間彌撒結束後即可開始用餐,大約一小時,以趕上有些師生在大學的課程時間。其實,俺不是很重視飲食的精緻和豐富,填腹七分飽即可。就這樣子,多年下來也習慣矣。  還有一個背景,俺中學時代起,受到「清帝國」的名臣曾國藩家書所述原則的影響,就是「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也曾經,或多或少,受到「禪宗」戒規「過午不食」的影響。  如今,飲食偏重養生保身,夏秋季多攝食當令的食蔬,冬春季多藥方食膳。節氣來到「大雪」,氣溫降低,早餐前先沖泡一杯黄耆、有機枸杞、有機紅棗的漢方養氣茶。之後,以沖熱水的燕麥加乾果、紅棗、紅薏仁,或配上一個五穀雜糧饅頭;西式麵包愈來愈少吃矣。  食物與人的辯證關係,在哲學的理解是:“人,就是自己所攝取的食物”,這是「唯物主義」的觀點。若加入「唯心主義」的觀點:“人,就是自己所吸收的知識”,人會自我感覺良好。  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18年12月11日  哲學人生筆記 - 《「麵包師撞牆」》  以「法國麵包」之名,在台灣賣得很貴;俺吃過幾次,甚無特色。其實,在法國;那些法式麵包只是生活上的食品。麵包的食物地位,有可能,在日本「脱亞入歐」的文明開化進程中,被歐化的勢力誇大了。  日文語境的「麵包」一詞,以「片假名」註記:“パン”(pan);法文語境的麵包註記為“Le pain” 。有名的法國「長棍麵包」註記為‘’ la baguette‘’。  日本,從「歐化」起至今,有些人為了表現自己是文明開化的「歐式人」,特意指定要買 ‘’ la baguette‘’;然後以「牛皮紙袋」套底,露出一大截長棍,抱在胸前,走在路上,上了電車。女人頭戴歐式淑女的圓盤帽,引人側目。  台灣本土,對於麵包,讀音似漢字“胖”的音述。俺,曾有機會受邀到夫妻俱留學法國而結婚的友人家作客,女主人偏好雅痞的法式生活,男主人是紅酒愛好行

哲學人生筆記 - 《歷史機遇與選擇》

圖片
中央銀行突然宣佈,對房地產價格狂漲的不可容忍而實施選擇性的信用管制。這項政策反證,台灣好光景的新時代來矣 !  過去兩年,若有機會,俺都提示年輕的世代,台灣將有騰飛的時代,要把握發展的歷史機遇。台灣沒有與外國統一的「假議題」,台灣早就是主權國家矣 !  台灣人永續的「進步工程」,就是讓台灣的「國家正常化」,捍衛自由,鞏固民主,成為世界上可敬的偉大國家。  年輕世代,大多面臨結婚與否的選擇,婚姻的代價是很高的,有的人故事聽多了,午夜夢迴,可能發現「一個人」也不錯 ! 甚至很幸福!  台灣旅居日本的作家「劉黎兒女士」,近年來的小品短文或著作,轉向「一個人」的提倡。結婚是法律身份和權利、義務的選擇,歷史已久遠。此外,仍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和發展的可能。  歐洲的故事顯示:經濟與社會愈發展,國家愈自由開放,婚姻作為單一選項,就愈有可能成為古老的故事。關於這一點,恐怕不能見容於「清教徒」的「保守主義者」,源自宗教的聖諭 : 亞當與夏娃,豈能獨自流浪孤老於「伊甸園」之外。  本日,十二月十日,是「世界人權日」; 「結婚」是「人權議題」嗎?  兩年前,俺寫下《世界小事筆記 -「牆國的想婚男」》的文章,源自觀察,中國因為其偏執封閉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人口性別」的嚴重失衡,使其國家社會出現嚴重的「雄性焦慮」,表現在侵略性、掠奪性的軍事擴張和經濟壓迫行徑。  政治上,對內鎮壓和「外交戰狼」的惡劣行為,都是呈現中國國家內在本質失調的表象。  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18年12月9日  世界小事筆記 - 《「牆國的想婚男」》   「牆國」男人,真命苦!表現在焦慮,被失業、被失蹤、被失婚,……被做掉。在古代,還有一項,‘’被閹割‘’,去「大內」作「公公」,給「皇上」、「皇室」作奴才。  「牆國」,男人,‘’適婚的男人‘’比‘’適婚的女人‘’多出三千多萬人,因「一胎政策」和「重男輕女」的傳統性別歧視。終於招致人口結構性別失衡的「反效果」。  為了脱離「王老五過年」的寂寞,於是「婚媒」行業或「婚探子」在公園廣場或街頭「獵女」:“小姐,要結婚嗎?”。  以前,在德國求學認識的「單身老中」,也普遍有「失婚焦慮」,不惜請俺:“老張同志,可否回台灣幫忙物色「王昭君」和「文成公主」?”。蛤?蝦米?碗糕?“和番?”;讓俺奔走當「皮條客」或「買辦經紀」?「牆國」,門都没有! 

哲學人生筆記 -《「丟」的精神病理》

圖片
本年是歐洲清教徒移民登陸北美洲四百週年(1620 ~ 2020)。在信仰的意義上,清教徒認為,自身有「神選」和「使命」,要讓自己更好,以崇隆上帝的恩遇。  人的教育是應該被重視的,尤其兒童的啟蒙識字,可以消除日後的野蠻。兒童有一天性,抓、搶、踢、咬、丟、砸,總結起來:哭鬧撒野。從小看大,小時候沒被家教良好地啟蒙,長大後難符規矩,甚至連說話都破碎,那麼思想的邏輯錯亂也就必然了。  清教徒,先在米國東北的「新英格蘭」地區聚居,因為重視教育,除了家庭教育之外,更設立大學,培養受過「環宇之學」的知識人;「哈佛大學」即是清教徒所創辦的大學。清教徒家庭出身,普遍有較好的教養。從兒童的家教、少年的強制教育,再到青年的高等教育過程中,受教者對待書籍的態度和方式,就可以看出教化的成效,和在社會上的應對禮儀。  俺在德國的修道院,見過年輕的神學士不夠莊重地,把手上的聖經朝咫尺距離的桌案隨手丟置;也看見七十餘歲的老修女在晨課彌撒時宿醉未消,拿反聖經亂翻查,醉言醉語帶酒氣,而被資深的神父和院長判罰「關禁閉」思過。  當年,一位來修道院訪問的資深日本籍修女回答俺的詢問,"教規戒律何以如此不留情誼?""。她比喻,若是日本人,則更重視禮儀規矩,表現在「自肅」。舊時代的武士階級,尤其尊重表現階級身份的武士刀,不得亂放置,遑論「丟置」,近乎視同生命的神器。俺受教和長見識矣!  此後,珍惜和尊重「力量之源」。讀書人不隨手亂丟置書本,就像武士不棄刀,都是培養個人「自肅」的定力。隨著歲月推移和人生閱歷的積沉,俺自覺,言行和價值偏好,有向清教徒看齊的自律;旁觀浮世,不以物喜,自有定見;守着善良。至少,在客觀上被認為:"老張是有禮又博雅的文明人"。

哲學人生筆記 -《「冬意漸濃」》

圖片
「小雪」之後,陽光日子不多,又接連下起綿綿的冬季時雨。深夜,在温暖舒服的被窩中被窗外的雨聲"喚醒";俺不說是"吵醒",實在是因為「 小夜時雨 」的感受很浪漫美好;「有緣人」在深夜漆黑中,只聽到雨聲滴滴落下;暗黑的冬夜窗外想必淒冷。  有一首很淒美的日語演歌,《小夜しぐれ》,「香西かおり小姐」演唱,詞曲很有詩意,很切合夜雨中醒來的氣氛。很怪的事實,俺在九月底前仍然受苦於酷暑,夜裡難以好眠,搬個涼椅坐在書房的窗外,享受夜風吹來。  葉落知秋,如今已是冬意漸濃,「大雪」節氣就在十二月七日。  __________  相關文章: 《小夜しぐれ》,「香西かお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