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共進晚餐」的鳥事趣談》

圖片
下任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在一次座談的「快問快答」挑戰中,表示最想跟中國的領導人習近平「共進晚餐」;並且推薦點用台灣知名的小吃「淡水阿給」。 「老習」,此生大概已不敢再吃「包子」了;中國皇權禁諱已使包子成為「禁詞」矣!不過,朝思暮想地要吃下台灣的「彰化米糕」;這是另類「食統」併吞「中華民國」的隱喻。 若兵棋推演的「選案之一」是「老習赴老賴之約」,則習近平收到賴清德的隔空邀請「共進晚餐」,雖然可以「信賴」,恐怕身份、場合和時間推敲的焦慮感,已迫使自己在家先睡不著,也食不下嚥;彷彿「老生」進場赴考,成績難料。「老習」,總喜歡自吹「親自部署,親自指揮」,漏氣不得,以免有失「中原天朝」宏偉正確敘事的包裝。 當然,「選案之二」是習近平可以放輕鬆點;「共進晚餐」這款鳥事不會發生的!賴清德只是想對「不點不亮的習近平提點捉弄而已,以證明自己已放輕 鬆 矣!大家不妨彼此看淡世事、國事的地緣爭勝。世事沒那麼嚴重的! 「共進晚餐」,大致上,燭光美酒佐美食較適合男歡女愛的情侶,創造浪漫的夜晚後續情趣;不適合主理國政的政治人物。而且,又不能點燭光,室外的夜晚也不利維安作業。 另有一項文化上的意義,就是「好事」應該在太陽下山前的白天,最好在上午時辰的「共進中餐」前完成!這是古羅馬時代的法律智慧,相傳而沿襲下來用於談妥國約和商約。正派良善者取笑那些動機不懷好意的夜行者像貓頭鷹,才會夜襲,或趁著夜晚視界不清以利喬事作手腳。 「共進晚餐」,有這麼嚴重嗎?俺是「老古典」;反正,君子不夜行就是矣!

世界小事筆記 《「認同與治理」》

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比起印度,更複雜和難以有效治理;這是俺與一位印度同學「喬治」在德國修道院交換國情時的見解。

印度有悠久的「種姓制度」傳統;在宗教信仰上,「印度教」信仰佔極大的人口比例,也因為宗教對大多數人的影響而使得政府的治理,在民主化和世俗化的進程中,難以擺脱來自宗教的干擾。

巴基斯坦與印度,自英國殖民統治獨立成為兩個國家,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不同聖域和神學釋義是不適合成為一個國家的原因。「喬治」也告訴俺,印度自己的內部還是有很多複雜的宗教和民族問題;他是「鍚克教徒」,對於自己出身的印度國家很有意見。

於是,俺想到巴基斯坦這個伊斯蘭教的國家,人民對宗教信仰虔誠,遇到必須「護教」的威脅時,激進又義無反顧地鬥爭到底。鄰國阿富汗的最大民族「普什圖人」與巴基斯坦人有同種之親,在對抗阿富汗內部的北方異民族烏兹別克人、塔吉克人、土庫曼人時,有巴斯基坦的同宗民族可以奧援。

理解民族與宗教的結構分佈後,再考量到地理與地緣的影響,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兩國都位處亞洲大山系匯集的崇山高地,歐洲人稱此區域為「興都庫什國家」。

地理上的分隔自治,千百年來以「部落族群」的血緣相依和宗教信仰而自足,不容易形成民族認同;外來的強權以為落後可侵,却又難以治理,最後以不符帝國統治的經濟效益而知難而退。大英帝國、蘇聯帝國和米國都以入侵失敗而撤軍回國。

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教團是一股宗教武裝勢力,抵抗外力的意志持久而堅強。米國即使介入二十年,也投入龐大的資源,但是新總統拜登和他的新政府,以及國家安全顧問團隊,顯然天真而昏庸,對阿富汗內部的民族與治理的問題太輕忽以對,竟然被自己扶持的阿富汗民主政府出賣,不戰而潰。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