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法哲學所論證的思想軌跡,德國哲人黑格爾的論述,在二百餘年後,有關「歷史與國家法哲學」的意旨,在台灣與米國的關係中找到有趣的應證。 一年前的本日,俺曾寫成「法哲學筆記 - 《「國家,從聖域到世俗」》」乙文,其中有提到「頑固米獨」英國哲人「潘恩」,和英王「喬治三世」對其恨之入骨,又對「米獨」的趨勢以出兵「武統」對付,以守住英國在「北米新大陸」的十三個殖民地。 索引的文述,對歷史語境的回顧,像不像當前中國僅剩下的本事「震怒生氣」:以懲罰「頑固台獨」背後「虛構在中國的台商企業金主」,以及炒作不放棄對台灣發動「武統戰爭」? 當今「中國天皇」習近平,俺一直將其定位為當代中國的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好大喜功又小學程度,在恨在心裡又越混越昏的窘境中,竟然自證成是中國的英王「喬治三世」。無論是其中的那一位,都位列「歷史敗者」,已可定言。 十一月份,米國聯邦國會參眾兩院的跨黨派議員前後兩團造訪台灣,以證成米國對台灣的支持其「堅若磐石」。寒冬已至,風雨中故人來,送來暖心的友誼和支持,對比中國只會「震怒生氣」,形成高下的對比。唯能者的高貴價值成其大,誠是也! _________ 相關文章索引:2020年11月27日 法哲學筆記 - 《「國家,從聖域到世俗」》 一場世紀大瘟疫改變了生活的秩序,少了許多外出活動的機會。利用空出來的時間讀書可以增益神智,算是「疫情補償」,又正逢台灣和米國都有總統大選,熱鬧極了!俺因此從書堆中找出相關的文獻專書,温故知新,本年突然成了「米國學」和「疫情學」的研究者。 有興趣,也有必要的專書,俺列出兩大領域:「米國史」和「米國法」的論述;以及三位關鍵思想家,英國哲人潘恩、法國哲人托克維爾和德國哲人黑格爾,他們與米國的過去和現在,有時代精神意義上的聯結。俺的思想集成也曾受到這三位哲人的影響。 米國史,也是移民史;最初,歐洲清教徒帶著期待找到宗教信仰的聖域,在歷史發展進程,加入來自不同文化觀和價值觀的各地移民,終於淪落至世俗的塵土,以致有當前總統大選的分立,舞弊紛傳;「一個總統,各自表述」,而可能使米國在客觀上成為「兩個總統」的世俗國家。 米國法,以外人的角度,看似一體的法律,其實在「聯邦主義」下,各州強調有自己的「主權」,可以立自己所需要的法律,以致法律淪為市場上的「競爭商品」;各州為自己的經濟利益,可以對相同的事物,參考其他州的法律,為自己的州立出有吸引力和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