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民調疲乏」》

圖片
大選愈近,民調愈亂!原因不外乎,問到疲乏了,已沒有鳥意矣! 前天,俺下午收到兩通桌機電話民調;第一通電話是那位自稱將「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現任市議員,以語音發聲,毫無禮儀的強問受話者,是否支持同選區內的對手?沒禮貌的詢問,只能得到掛機。 不久,另一通是大學生受其老師接案而被委託的電話問卷民調,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支持對象。可憐的年輕人,台灣的政治民意市調已無新鮮感矣! 民調,原先被標榜是「科學」調查、分析趨勢的走向;但是,出於各主辦單位負責人的心術不正,操控焦慮、販賣對立、仇恨和恐懼的「神學」情境,已不值得呼應民調電話了。 以抽象、空洞的時事議題設計問卷,趁鮮誤導受訪者,只會讓人感受耳力疲乏又無趣。台灣的民調已媒體化,各有扈庸於立場鮮明的媒體,彷彿媒體的「政治保安部」,或政黨的「政治作戰黨衛軍」。 在此種民意疲乏的當下情境,竟然有些自認媒體人的要角,以為可以媒合參選人的有利組合,彷彿保險單的獲利保證。若以為,群衆願隨其擺弄,那豈不是羞辱人的奴性? 民調疲乏和無趣,詢問受衆「下架政敵」的意願?彷彿回到過去,被迫喊著「反攻大陸」的意願,愈喊下去愈無力,終於淪為神學笑話。

哲學人生筆記 -《「歷史軌跡」》

研究法哲學所論證的思想軌跡,德國哲人黑格爾的論述,在二百餘年後,有關「歷史與國家法哲學」的意旨,在台灣與米國的關係中找到有趣的應證。

一年前的本日,俺曾寫成「法哲學筆記 - 《「國家,從聖域到世俗」》」乙文,其中有提到「頑固米獨」英國哲人「潘恩」,和英王「喬治三世」對其恨之入骨,又對「米獨」的趨勢以出兵「武統」對付,以守住英國在「北米新大陸」的十三個殖民地。

索引的文述,對歷史語境的回顧,像不像當前中國僅剩下的本事「震怒生氣」:以懲罰「頑固台獨」背後「虛構在中國的台商企業金主」,以及炒作不放棄對台灣發動「武統戰爭」?

當今「中國天皇」習近平,俺一直將其定位為當代中國的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好大喜功又小學程度,在恨在心裡又越混越昏的窘境中,竟然自證成是中國的英王「喬治三世」。無論是其中的那一位,都位列「歷史敗者」,已可定言。

十一月份,米國聯邦國會參眾兩院的跨黨派議員前後兩團造訪台灣,以證成米國對台灣的支持其「堅若磐石」。寒冬已至,風雨中故人來,送來暖心的友誼和支持,對比中國只會「震怒生氣」,形成高下的對比。唯能者的高貴價值成其大,誠是也!
_________

相關文章索引:2020年11月27日

法哲學筆記 - 《「國家,從聖域到世俗」》

一場世紀大瘟疫改變了生活的秩序,少了許多外出活動的機會。利用空出來的時間讀書可以增益神智,算是「疫情補償」,又正逢台灣和米國都有總統大選,熱鬧極了!俺因此從書堆中找出相關的文獻專書,温故知新,本年突然成了「米國學」和「疫情學」的研究者。

有興趣,也有必要的專書,俺列出兩大領域:「米國史」和「米國法」的論述;以及三位關鍵思想家,英國哲人潘恩、法國哲人托克維爾和德國哲人黑格爾,他們與米國的過去和現在,有時代精神意義上的聯結。俺的思想集成也曾受到這三位哲人的影響。

米國史,也是移民史;最初,歐洲清教徒帶著期待找到宗教信仰的聖域,在歷史發展進程,加入來自不同文化觀和價值觀的各地移民,終於淪落至世俗的塵土,以致有當前總統大選的分立,舞弊紛傳;「一個總統,各自表述」,而可能使米國在客觀上成為「兩個總統」的世俗國家。

米國法,以外人的角度,看似一體的法律,其實在「聯邦主義」下,各州強調有自己的「主權」,可以立自己所需要的法律,以致法律淪為市場上的「競爭商品」;各州為自己的經濟利益,可以對相同的事物,參考其他州的法律,為自己的州立出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法律。

在米國,本年大選中的「搖擺州」之一,「內華達州」就以「結婚樂園」、「離婚天堂」出名,以賺取貪圖便利的「昏頭伴侶」前來付費辦事。本年總統大選出現「計票」的舞弊疑義,目前交由律師進入「法律戰」也是必然的。「法律商品化」,必然需要許多律師,也是收費昂貴的「吸血行業」。

精簡概述米國史和米國法的研究理解,俺歸納為去殖民、爭獨立、反奴隸、世界國;其中英國人潘恩,出版「常識」這本「啟蒙書」,鼓吹英國殖民地人民獨立建國的必要和必然,以致成為母國英王「喬治三世」眼中,「萬惡之首」的「頑固米獨」。只是「喬治三世」有近親通婚的遺傳性瘋癲,老年逐漸癡呆,對殖民地人民發動挑釁的「反獨戰爭」,以求「武統」,終於戰敗失去十三州的殖民地,米國獨立成功。

米國,一個以人民意志為主體的聯邦制國家,不同於英國的君主制,人民可以選出自己的總統,建國後也曾經在「公義邦國」和「壓迫奴隸」的宗教理想與經濟現實之間發生分裂的內戰,又復歸統一。

回顧米國歷史,當前互不相讓的總統當選合法性爭議,終將交由「聯邦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定奪。民主、法治和選舉引領世界思潮,這正是法國哲人托克維爾以「民主在米國」一書向古老又王權專制的歐洲大力推薦的典型。

論及國家和法律,俺必須回顧德國哲人「黑格爾」在「柏林大學」的講課(Vorlesungen):「法哲學綱領」,以及「歷史的哲學」,他發表講課的時代在一八一八年十月,米國已獨立建國四十二年,米國的民主和法治,是人類實驗自治的典範,黑格爾認為,歷史的發展是人類理性的實踐。

民主有缺點,「選賢與能」究竟應該「屈就民粹」,或是「菁英治理」?民主可以有宗教特質的聖域嗎?或者,民主只能在權力意志的世俗風塵中烏煙瘴氣?人民分裂,不再一體,交由大法官審理定奪,似乎有神學士執政的影子;不同的是,他們穿著法袍在身。

法國哲人托克維爾,對於歷史的詮釋太好了:"當過去不能照亮未來,人心如同行走在黑暗中!"。天佑米國!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