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本質上,是延續自身歷史上的帝國主義領土擴張野心,也是民族主義上的「俄羅斯焦慮」。
尋找不凍的出海口和通往大洋,以建構強大的海權大國,類似米國的「兩洋國家」,具有海權支配力而成為「世界國家」。 於是,俄羅斯不停止的四方領土擴張,成為潛意識上的自暴自棄,那是一種「羨憎交織」的民族精神病態;既羡慕環海國家,又怨恨近鄰國家的擋路。 烏克蘭是無辜的鄰國,成為邪惡帝國侵略的對象,是地緣上的不幸宿命。但是,無敵國外患國恆亡,打不垮我者,使我更強大!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俄羅斯自始即戰略設定錯誤,結果大量的損兵折將,多次的帝國戰爭耗損國力和生機,必將成為不入流的國家。許多年輕男人上戰場後有去無回;俄羅斯國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內戰才要開始! 俺在六年前的筆記,似乎在為俄羅斯啓示當前帝國戰爭的風景。一個天然資源豐富的領土大國,活得不耐煩而投機卻自尋短路,可惜矣!正在編織偉大帝國復興夢的中國,應引以為戒。 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酒徒與寡婦》- 2016年4月4日 清明祭祖,往者為大;《曾子》是如此定義:"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中國儒教將「孝親」與「忠君」兩種價值聯結,建構國家神學的「秩序觀」。 在此思想體系中,男人是主體,女人是附屬於男人的族系。女性,往生後的身份歸屬,是建立在婚姻的基礎上而成為男系的「眷屬」。這套以男為主的秩序觀在現代已無從應對「終極不婚」或「長期未婚」的男女身份現狀。 傳統上的秩序觀以為,女人不宜主動,而是等待男人來逑。然而,男人有較女人高的生命風險,以致在人口統計上,「獨身現狀」的女人日益普遍;有自由選擇,也有無奈等不來「對的男人」。 中國是男人較苦悶的世界人口大國,男多女少的失衡,男人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已成為國家危機。中國以前的「一胎化政策」和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形成噪動的男人風貌,尤其表現在極權國家的政治話語中,充斥着僵硬的元素。 當台灣的女性總統當選人,對中國表示:"可以再多一些善意!";這是女性特有的示好風格和暗示話語。孰知,中國竟是在鐵板上貼符咒。 顯見,中國的男人在權力場域,欠缺溫柔浪漫的想像力和安全感;機械式的膝蓋反應,只有權力的強度和陰謀,而不容易出現交往藝術的風格。台灣人民選出一位女性總統,中國出現手足失措的困窘;民間宗教信仰的觀世音菩薩,以女性的形象出現來聞聲救苦,也就有精神上的必要了。 另一種相對的情況是「女多男少」;氣氛如何?男人奇貨可居嗎?很遺憾!這種情形,通常是男人有不幸或自暴自棄所致;例如,德國和日本在終戰後女多男少,主要是男人在戰爭中一去不回。 或者,俄羅斯的男人酗酒嚴重而短命,在2012年,平均壽命不足六十五歲;女人約在七十六歲。即使男人仍然存活,卻很普遍地成為酒徒,伏特加酒癮難以根戒;醉倒街頭成為俄羅斯城鄉的奇景;女人,被迫成為寡婦而必須多能多勞,尤其在農村地區,是常見的現象。 俄羅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人口總數已經多年來出現負成長,而被列為國家危機。日本也是類似,常有男人為工作而過勞死的不幸意外。 當全世界的人口總數仍然繼續增加,成為世界上的政治經濟問題:戰爭、天災、饑荒、貧窮和難民,…層出不窮。俄羅斯却被自己人戲稱:「酒徒與寡婦」的國家,這是斯拉夫式的自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