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雞蛋與博愛座」》

圖片
看似不相關的兩件鳥事,在無奈的浮世,竟是有相關的想像。 雞蛋,個人少吃幾粒,應該不至於餓到,非必需食品也!多吃無益!何況,蛋白質的來源多樣化矣。然而,群聚犬吠的效應,會擴大成為經濟的供需失衡現象。 在自由的市場,「看不見的手」,價格,會發揮調節功能,使供需失衡回到均衡;除非市場已失靈,被獨佔或寡佔的勢力挾持操控。 台灣的公共交通載具上,普遍設有「博愛座」;表象上看似立意良善,本質上,却是製造「特權」,鼓動自認有特權者,聲索「獨佔」或「寡佔」,引起讓人嘆氣的「爭議」。出發於善意,却流於「特權」的惡劣。 「博愛座」的英文標示為「Priority Seat」,就是「優先座」;給予一些自認有需求者,自認可以優先「求讓」或「迫讓」,却不免流於情緒上、道德上的公然勒索。 「讓」或「分享」,之所以是珍貴的價值,是在於「主動」和「出讓」,而且「讓之以禮」,而不流於表現出丟棄式的「施捨」。被「禮讓」的一方,本來就應有認知,「受讓」、「承讓」是幸福或福氣而不是權利上的「求讓」。 回到「雞蛋」的:「蛋頭問題」!春、夏的供蛋不足的群吠現象,俺注意到,那是出在供需訊息不流暢和時差;若消費者稍降低需求強度,可免於被哄檯所害。有訊息和得蛋來源者,主動分讓、分享來源給鄰友圈,不需去群聚搶購,以共渡緊需時段。 看吧!本來可以正面調節的心理緊迫和解除惡意操作的「蛋頭問題」,現在又如何了?蛋的供應多出全台灣人口每日一蛋的兩天需求量,還迫使勇於任事和做到流汗被人嫌的「尋蛋者」,農業部長陳吉仲辭去官職。 至於,那位求讓「博愛座」未遂的「女作家」,簡直自取其辱有餘,其公審「拒讓者」的「勒索文」中挾帶著提醒台灣社會,她將有「新書」在法國出版,急於去面會法國的出版商,出版給法國人閲讀。其他不知情的無辜乘客應該讓出「博愛座」。罷矣!想出門就享有特權的心態在作崇!

人生故事筆記 - 《「一個人的時候」》

單人票、單人房、單人座•••,「定語」都是那個「單」字;「人」是作為主詞、被定義的主體指涉。何不說「獨自的」而說「一個人的」?這是為了顯示「人」的存在意義!

近三年來,為了「防疫」和「抗疫」,這個世界付出了許多代價;最普遍的措施是被隔離和一個人的自主管理,只要來自疫區或有過接觸疫者。人與人不再有共絆上的意義,彷彿天旋地轉的世界裡,由一個人去接受疫災威脅的事實;那是孤獨的和恐懼的情境和語境。

存在主義哲學曾論述:「人!;只有與同類聯結和共絆,才有情感上的存在意義。曾經一位天主教德國修道院裡的資深修女,被大姐大的院長下禁制令,獨自反省五天,懲戒她戒不掉的酗酒,在聖堂早課時宿酒未消,聖經倒持胡謅。

平日,這位修女負責範圍包括俺的生活空間的整理。多年來,、見面問候招呼,總不以為有異。直到她多日不見,詢問其他神職和修女都被告知:"不可說!"。

俺當時曾想到,佛祖「說法」,一時無解,弟子從記述的「如是我聞」也有成為「不可說」的懸妙。後來,有一天上午,修女出現在俺的房裡,回復工作矣。劫後重逢吧?俺致以關心多日未知的去處?

這位平日嚴肅的德國修女,帶著少有的清新和輕鬆的笑容,在俺面前手畫十字說:"我一個人的再生!從孤獨恐懼中,想到被拋棄;到了昨天出關前,想到今天,第一個見到的人會是您,就有重回世界的喜悅。這裡工作後,會去向大姐大院長述職報告懺悔反省的心得。過幾天的聖夜彌撒會向神職和姐妹們分享一個人的重生經驗。您也一起來參加聖夜彌撒吧!"

人,怕被隔離、那在神學語境中指涉被拋棄;相對於「聖嬰」在聖夜降生;人間至慘者,「棄嬰」也。俺近日常聽到德國之音播放宗教聖樂,尤其是巴哈(Sebastian Bach)的作品;有一種重生的靈性和喜悅。

思想起,那位修女見面時自述的再生喜悅的心情,記得當日已是十二月十八日,窗外正下著白雪;再一個星期,就是平安聖夜,白雪會愈下愈多。那位修女必定喜悦於回到人群,趕上一期一會的「大家樂」。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