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民調疲乏」》

圖片
大選愈近,民調愈亂!原因不外乎,問到疲乏了,已沒有鳥意矣! 前天,俺下午收到兩通桌機電話民調;第一通電話是那位自稱將「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現任市議員,以語音發聲,毫無禮儀的強問受話者,是否支持同選區內的對手?沒禮貌的詢問,只能得到掛機。 不久,另一通是大學生受其老師接案而被委託的電話問卷民調,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支持對象。可憐的年輕人,台灣的政治民意市調已無新鮮感矣! 民調,原先被標榜是「科學」調查、分析趨勢的走向;但是,出於各主辦單位負責人的心術不正,操控焦慮、販賣對立、仇恨和恐懼的「神學」情境,已不值得呼應民調電話了。 以抽象、空洞的時事議題設計問卷,趁鮮誤導受訪者,只會讓人感受耳力疲乏又無趣。台灣的民調已媒體化,各有扈庸於立場鮮明的媒體,彷彿媒體的「政治保安部」,或政黨的「政治作戰黨衛軍」。 在此種民意疲乏的當下情境,竟然有些自認媒體人的要角,以為可以媒合參選人的有利組合,彷彿保險單的獲利保證。若以為,群衆願隨其擺弄,那豈不是羞辱人的奴性? 民調疲乏和無趣,詢問受衆「下架政敵」的意願?彷彿回到過去,被迫喊著「反攻大陸」的意願,愈喊下去愈無力,終於淪為神學笑話。

世界小事筆記 - 《「難產」,民主的印記》

「民主在米國」(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是十九世紀上半的法國記者和政治哲學家「托克維勒」(Alexis de Tocqueville),在遊訪米國後,就其觀察聯邦制民主在米國實踐心得的著作。

大致上,相較於王權專制、宗教對立、階級壓迫的古老歐洲,獨立建國成功的米國,新興聯邦民主國家的實驗和發展,其典範效應吸引了舊歐洲王權國家人民的注意。更成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學習民主意識的範本。

樹立典範和新舊典範的移轉,既然有實驗的性質,總是帶有窒礙難行或完全失敗的風險。重要者,一個國家的時代精神是集國民意志的表現;走上民主,方向已定,能否行穩致遠?這有待時間和無數世代人的努力。

米國是近代史上的世界新興霸權,既支配了歐洲的命運,也引來了世界上敵對意識型態國家和勢力的頑抗。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本質上,是俄國、中國、伊朗、北韓集結的極權主義對抗自由民主主義的意識型態戰爭。

近代史上,對中國有重大影響的米國,被中國的極權者視為邪惡的敵國,視米國的民主無效率為負面典範;並以此洗腦其人民,使其國家的政治和權力更迭,回歸歷史上獨遵極權者的皇權黑洞。

米國的民主實踐,尤其近年來的總統大選、國會議長更迭,總是延宕難產;又國會的反對勢力常藉故對聯邦政府預算案行使耗時的杯葛,幾乎使聯邦政府運作停止。這些現象,外國人都不宜以笑話視之;頂多以有趣的民主遊戲耐心看待和引以為鑑。

畢竟,米國人的創新和冒險的精神,使其民主實踐在自由的基礎上能自我改善缺陷,追求民之所欲的最大可能福祉。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