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民調疲乏」》

圖片
大選愈近,民調愈亂!原因不外乎,問到疲乏了,已沒有鳥意矣! 前天,俺下午收到兩通桌機電話民調;第一通電話是那位自稱將「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現任市議員,以語音發聲,毫無禮儀的強問受話者,是否支持同選區內的對手?沒禮貌的詢問,只能得到掛機。 不久,另一通是大學生受其老師接案而被委託的電話問卷民調,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支持對象。可憐的年輕人,台灣的政治民意市調已無新鮮感矣! 民調,原先被標榜是「科學」調查、分析趨勢的走向;但是,出於各主辦單位負責人的心術不正,操控焦慮、販賣對立、仇恨和恐懼的「神學」情境,已不值得呼應民調電話了。 以抽象、空洞的時事議題設計問卷,趁鮮誤導受訪者,只會讓人感受耳力疲乏又無趣。台灣的民調已媒體化,各有扈庸於立場鮮明的媒體,彷彿媒體的「政治保安部」,或政黨的「政治作戰黨衛軍」。 在此種民意疲乏的當下情境,竟然有些自認媒體人的要角,以為可以媒合參選人的有利組合,彷彿保險單的獲利保證。若以為,群衆願隨其擺弄,那豈不是羞辱人的奴性? 民調疲乏和無趣,詢問受衆「下架政敵」的意願?彷彿回到過去,被迫喊著「反攻大陸」的意願,愈喊下去愈無力,終於淪為神學笑話。

人生故事筆記 - 《「人師風範」》

人師者 ,應有何「風範」?俺經常在漢語的對話中,讀到「風範」一詞;指涉,在社會上對於特定人有所期許;希望見到特定人展現風度和典範。可以說,一種可敬仰的高度,並且教化風俗。

清帝國的同治時代,平定「太平天國」,匡復帝國大半失土的中興名臣曾國藩,文治、軍事、文章和修身俱留為後人的典範。卒後,被諡號「文正」;後人尊其為「曾文正公」。

俺在大學聯考時的作文題目:《論「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即是出自其言。這個論述文的關鍵詞:表面上看去,在「風俗」、「厚薄」和「一二人」三項。俺認為,本質在於「心之所嚮」。

繳卷後,當年的同學們交換破題行文的理解基礎。天啊!文不對題的和不知所云的同學佔大多數;有者,寫成"妨害風化的怪叔叔有一二人"。另有同學理解,一二人是指「國父」和「蔣總統」。

完矣!啥麼鳥題目?讓人可以天馬行空和各自表述。俺在中學時代的一位國文女老師,師大國文系畢業;後來,又遇到另一位國文男老師,北大國文系畢業,都鼓勵俺多讀「古文觀止」的文選名章。

後來,俺在台北市重慶南路上的「世界書局」和「商務印書館」等書店買到「曾文正公全集」、「歷代名人短箋」、「詩經選」、「諸葛亮集」、「國學概論」等書。當年,不曾有以後應試求功名的企圖;主要在於培養自己的文底和論述行文的筆力。

大學聯考的作文考試和後來的專業特考和高考的書寫論述題目,大致上,破題後對應答的思想素材的組織能力都能順暢地一氣到底。俺常鼓勵晚輩多讀名著、多聽、多寫和「時然後言」,以積存素養的底子。

大學聯考的作文題目,引自曾國藩的名言,俺在當年的理解應題,在於以「反問句」破題:「風俗之厚薄」可喻為「人情之世故」嗎?隨之,舉證:「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故「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以現代的德文語境理解,就是全體的「時代精神」和「個人學養」,互為影響,以形成典型如燈塔,指引行進的方向。人們身處的時代,樂觀者以為是最好的時代;反之,悲觀者以為是最壞的時代。

俺的淺見,時代沒有好或壞,是人的慾望塑造經濟景氣的波動,再影響人的行為。時代,只有現實和理想;每個人隨著人生歲月一步一步行進,甘苦自己才知道。常見有人被給讚,也有人被倒讚,就是自己的風範給別人的印象。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